
本期节目是动静文化专栏《贵州明清学霸》的首期,我们来介绍一位“猛人”,他的人生极其彪悍:少年时候打虎救父,成年后扮皇帝诱敌,试图引开瓦剌大军,为真皇帝赢得逃跑时间。他就是明正统九年(1444)甲子科进士、贵州务川人申祐。
申祐,字天锡,明神宗洪熙元年(1425)诞生于贵州思南府务川(今务川自治县)火炭垭一官宦人家。
申祐祖籍浙江绍兴,他的曾祖申世隆因参与平定相互仇杀的思州(今岑巩)宣慰使田琛、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有功,以官居务川。
据史册记载:申祐从小勇武无畏,非同常人。有一次,他的父被老虎袭击,在这紧急关头,申祐奋不顾身,冲上前去,以铁棒猛击老虎。老虎见来势凶猛,负痛仓皇逃窜,其父得以生还。
申祐天性聪颖,勤奋好学。正统五年(1440),年仅十六的申祐赴云南昆明参加乡试(贵州当时尚未开科),并以出众的才华考中举人。不久,进入太学(国子监)深造。
从国子监肄业后,申祐于正统九年(1444)荣膺甲子科进士,不久出任四川道监察御史,“以謇谔闻”,就是以言行正直而著称,颇受属称道。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北方瓦剌首领兵分三路大举入侵明朝。其中,也先亲率大军攻打大同。
瓦刺大军的推进,威胁步步逼近北京。宦官王振竭力鼓动英宗率军亲征,原来王振的家乡在大同附近的蔚州(今河北蔚县)。如若瓦剌攻占大同,自己在蔚州的田庄肯定不保。在其鼓动下,英宗率五十万大军赶赴大同迎战。申祐是英宗的随行人员之一。
保卫大同的明军统帅是宦官郭敬。郭敬长于内斗,拙于御敌,是一位典型的庸才。在其指挥下,明军混乱无序,仓促应战。在瓦刺骑兵的攻击下,大同守军遭到沉重打击。
英宗进入大同后,由于战事不利,见军心涣散,士无斗志,便下令撤军。一路上,明军遭到瓦刺军队的追击,损失惨重。明军撤退到土木堡(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被瓦剌大军围困。
土木堡处于高地之上,缺水,低地的水源全被瓦刺军所控制。明军口渴难忍,又无法突围,眼看着围困的敌军日益增多,已预感到形势不妙。也先为避免明军做困兽之斗,便佯装撤退。毫无作战经验的王振见此状况,便指挥大军移营西南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四面八方冲击明军。明军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顿时大乱,溃不成军。也先直闯中军,意欲擒获英宗。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英宗采纳了众臣的建议,从群臣中挑选与自己面貌相似者,冒充皇帝,乘坐銮舆,以此迷感敌军主力。另一些随扈趁敌军进攻銮舆时,伺机掩护英宗突围。由于申祐酷似英宗,众人就推举他代帝乘銮。经历一番惨烈的鏖战,明军溃败,死伤数十万人。申祐乘銮奔逃,死于乱军之中。英宗也没有逃脱被俘的厄运。
明景帝朱祁钰即位后,为褒崇宣扬忠臣烈士,特赐谥申祐为“忠节”“连萌二子申琏、申瓒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