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制造丨以人兴业 以业留人 都匀纺织产业向新而生

动静原创
1756813200
动静原创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轻纺产业历史悠久。当地紧盯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加速集聚轻纺企业30多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以人兴业,以业留人。

这几天,都匀市开设的“桥城轻纺技工”培训班很热闹。课堂上,学员们围在缝纫导师旁边,学习直角锁边和圆角锁边等缝制技巧。

“桥城轻纺技工”培训班学员罗昌艳表示,老师说得很认真,穿针穿线这些都要一步一步地教怎么做。

“桥城轻纺技工”培训班导师郑芳平说,打底边、上螺纹口,还有做袖叉这些基本操作,在这里每一位同学都必须要会。

为期一周的培训结束后,考核通过的学员大多数将进入都匀市轻纺产业聚集区工作。

贵州省都匀市轻纺招工专班工作人员陆兴亮说,培训的每一天都是免费的,午饭也是全包的,甚至还有50块钱的生活补贴。到厂里面入职之后,上满三个月会有1500块钱的稳岗补贴,上满半年会有500到1000的交通补贴。今年的目标是培训3000人。

之所以提供这么优厚的条件,是因为都匀市近几年已经聚集了39家轻纺及配套企业,可提供轻纺类就业岗位近3000个,目前缺口仍然有五到六百人。

贵州省都匀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潘永杰介绍,随着企业逐步入驻,这个缺口还是会有一定的规模。除了加大本地促进群众实现就业以外,通过与各县市人力资源公司广泛合作,吸引周边各县市的人员进入都匀务工就业。

都匀曾经有着扎实的轻纺产业基础:三线建设时期,这里拥有当时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毛麻纺织企业,大量纺织工人聚集在此。

贵州省都匀市黄麻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陆云说,当时辉煌的时候应该是上万人,对面毛纺厂就是2000人左右,什么袜厂、羊毛衫厂、内衣针织厂都是几百人。

贵州省都匀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潘永杰继续介绍,都匀市作为一个老纺织产业的城市,曾经拥有个大量的轻纺工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群众对现代智能化的设备不是很熟悉,通过轻纺技能培训,让群众了解机器,知晓工序,明白产品,让轻纺企业的员工逐步增多。

目前,当地的轻纺企业正大力推动产线智能化,在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智能吊挂系统实时调度生产物料,缝纫女工从头顶流水线取件,完成工序后系统自动传送到下一环节,电子屏精准显示每人产能数据。

贵州贰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工艺工价主管董双贤说,设定好的款式、颜色,哪一个人做哪一道工序,系统会根据这个芯片,自动流动到各自的站位,完成它的高效运作。工人不需要站起来拿货,不需要自己去找货。

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游镜湧表示,今年新落地6家企业,正在做承载力提升的二期厂房改造,让厂区的功能区划以及配套更加完善,更能适合轻纺企业直接入驻。

2024年,都匀市轻纺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2.32亿元,同比增长了36.98%。预计今年全市轻纺产值将达3亿元。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专题

记者

杨三湖 张静

编辑

周黔

责编

谭本恂

编排

汤成伟

编审

熊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