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数字经济的“一词之变”

动静原创
1756529268
动静原创

8月28日,在2025数博会开幕式上,贵州省委书记徐麟在致辞中强调,要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这四大关键环节,不同于此前贵州提及的发展数据经济“算力、赋能、产业”三大关键词,原来的“赋能”成为了现在的“数据”和“应用”,一词之变,有何深意?

一词之变,有何深意?

时间回拨到今年7月,贵州省委召开专题会议时就提出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协同联动;在8月召开的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再次强调了这一提法。

这绝对不仅仅是术语的简单调整。“赋能”一词具有高度概括性,企业的数智转型都能被称为“赋能”,而“数据”和“应用”两个关键环节,就直接指向了数据产业和AI大模型应用。一词之变,实际上是贵州对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和战略重心的重新判断。

往大了说,新提法更加契合国家战略方向。国家强调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贵州将“数据”单独突出;国家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贵州强调“应用”环节和行业大模型培育。

往深了说,新提法背后是贵州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的跃升。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宏观导向,进入“精耕细作”新阶段。

数据,AI时代的钢和铁

贵州数字经济的发展,从最开始大力搞基建,建起一大批数据中心;再到把数据用起来,强调算力赋能产业;现如今,重点聚焦在AI大模型和智算产业上面。

AI要“吃”什么更聪明?就是高质量的数据集,可以说,数据就是AI时代的钢和铁,那就是基础材料。

现在依托“东数西算”枢纽节点优势,贵州正在构建集数据采集、清洗、标注、交易、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939个高质量数据集;贵安集聚的中软国际、星长征等数据标注企业12家都是在为东部的智能驾驶、AI问答大模型等应用场景做服务。

当然,贵州也在探索,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制度保障。今年8月,“村BA”赛事就对比赛球队、球员、文创销售、球迷及旅游等7类数据集进行确权登记,颁发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实现了从“流量IP”到“资产IP”的转化。

不难看出,贵州正在积极探索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价值实现路径,如何让数据变现。

“赋能”,辅助者;“应用”,决策者

如果打通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实现“应用”场景创新。

贵州正在推进的“应用”较之“赋能”有两个特点,一是基于AI大模型,二是垂类。贵州明确,要聚焦旅游、医疗、酱酒、煤矿等24个特色产业实施“一业一模型”,到2027年累计打造500个以上大模型应用场景。

过去,“赋能”只是提供一个分析工具,要依赖人工决策;现在,AI大模型应用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自主执行并输出结果。“赋能”,辅助者;“应用”,决策者。

为了鼓励更多的AI大模型应用出现,贵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算力券、错峰算力服务、更低能耗的算力……这些都在为大模型降低成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的一系列政策和会议都强调,深耕本地优势产业的垂类大模型,一方面规避了通用大模型的投入风险,另一方面也快速形成产业实效。

现在,贵州在能源工业领域有煤矿大模型、电力大模型;在文旅领域有“黄小西”旅游智能体;在医疗领域有39AI全科医生……

这些案例表明,贵州在“应用”环节的发展中,更追求“解决真问题”的实效,这一路径既呼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也契合贵州产业禀赋,为西部省份发展AI产业提供了差异化样本。

数博会上的创新落地

纵观本届数博会,我们看到了更多“数据”和“应用”的落地。从重塑工作模式的“数字员工”到驱动智能汽车的“云端引擎”,从赋能传统企业降本增效的“超级工具”到融入日常生活的“贴心助手”,AI技术正以具身智能、智慧服务等形式,直接触达并提升民生福祉。

在数博会召开前夕,《贵州省鼓励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正式印发。《政策》明确要构建贵州特色数据产业生态,从政策层面规划出“数据供给—技术攻关—场景应用—企业集聚”的数字经济发展闭环。

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与创新实践的深入,贵州正以更加系统、清晰的路径,迈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总的来说,贵州这次战略升级,既是对国家宏观战略的响应,也是对自身发展阶段的清醒认知——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正在从“修路”转向“通车”,从“埋矿”转向“炼金”。面对新形势新机遇,贵州正与时俱进,以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加快形成突出的比较优势。

记者

刘粒粒

编辑

王琰

责编

余跃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