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得火”凭的啥?
走进延安,会有人告诉你:“做过‘CT’的苹果,新鲜度和甜度误差不超过0.5%。”
在当地的一条选果线上,苹果正进行“CT体检”:“外科”检测包含果形、大小、瑕疵等内容;“内科”检测则关注糖度、霉心、褐变等要素。经过16道工序后,才能分拣装箱。
这样的智能选果线,延安市已建成105条。智能化分选,分级分价销售,满足个性化需求。不仅如此,每个苹果包装纸箱上,都贴有一张质量安全追溯标签,微信扫一下,这箱苹果由哪户果农种植,施了什么肥,套了什么袋,一目了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上科技之路的延安苹果,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当然愿意为好苹果买单。
“高端化”高在哪?
产业链的“裂变”、让延安苹果的附加值不断提升。在当地一家苹果加工企业,工人们正将鲜果加工成脆片。“去年我们出口越南的订单涨了3倍,一吨苹果深加工后利润翻十倍。”企业负责人介绍。
去年,延安市千吨NFC果汁、万吨果酒等5个加工项目建成投用,全市新增转化能力6.7万吨。同时新建预冷库1.1万吨、冷(气)库7.3万吨,总储能170.1万吨。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目前,延安发展果品精深加工企业39家,每年可加工转换鲜果63.1万吨。
要素优化集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延安苹果加速从“卖产品”到“卖品牌”转型。
在富县的一处苹果研学基地,苹果采摘、苹果树认养等业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依托苹果产业,该基地形成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生态体验及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示范区。
去年,延安苹果总面积稳定在330万亩以上,总产量突破5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551亿元,产量、产值较2022年分别增加68.2万吨、105亿元,增长15.8%、23.5%。
眼下,以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延安苹果启动品牌升级,向“打造中国苹果高端品牌”新目标全力进军。初春的陕北高原正在积攒新的力量。
“延安苹果产业的发展证明,革命老区、传统产业也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合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