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册亨秧佑禁碑,“为善必福,为恶必殃”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751374380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清代册亨州同本州半甲江边亭,下辖央右、八达、打言、央猴、央盎、马黑六寨,分布在今天册亨县的八渡镇和弼佑镇。其中“央右”就是“秧佑”,是江边亭亭目(首脑)所在地。秧佑的杨家是大户,原字辈“尔志文忠正,安邦定国臣”。前文说过清末秧佑诗人杨定明《晚归》《雨行》《竹林》等几首诗。其祖上杨文祥也是“知识分子”,于同治六年(1867年)撰有一通“禁碑”,立于今“敬碑亭”。碑为青石质,方首,高1.5米,宽1米,厚0.13米,保存基本完好。首题“禁碑”,即碑名。碑文第一段为缘起,类似序言,说明立碑原因。第二段为禁条,规定不能做的事。第三段为告诫要求,强调全体严格遵守。后附禁条处罚金额和落款。

秧佑“禁碑”

秧佑“敬碑亭”

碑文缘起首句:“历来为善必福,为恶必殃”,出自宋代《太上感应篇》“善恶之报”的思想。云:“是知虽属此间乡里,而王法本遗当遵,兴其互相率伪,而溺于殃。”虽为乡民,但应遵守王法遗训,相互欺诈,终陷灾祸。又云:“孰若允劝作德,而归于昌之伪。要遵也。使其教唆邪作而滋纵规矩之外,势必溺于殃。”倡导行善,伪诈归于昌明,遵循正道。若纵容邪恶滋长,逾越规矩,终陷灾祸。又云:“果能孝弟敦睦,而导引纪纲之中,情必归于估(故)里。”乡人若恪守孝悌、遵纪守法,民情自然和谐。又云:“凡我同乡之老稚,处昇平之世,固宜体夫工(恭)章。生浇漓之秋,尤急敦夫窥(规)劝。兄弟妻子之邻,共安耕读织纺,相依相助之境。”同乡老幼,身处盛世,当恪守法度。若礼崩乐坏,则需敦促向善。家庭孝悌,邻里和睦,彼此依靠,共享耕读田园生活。于是“协同正直公平,我等众户,集齐兴善,协议禁条”,秉持公平,倡导善行,协商定约。末句与首句呼应:“俱秉同心好善,皆将取是舍非”,众人秉持向善之心,必将择善弃恶。杨文祥撰写的缘起,八股的味道很浓,且深受雍正皇帝《圣谕广训》影响,是乡人道德法制的指导思想。

第二段为具体禁条,共计八条:“一不准赌博婪贪,诱惑糯(孺)子;二不准窝贼招匪,致偷设害;三不准勾引刁棍,平空讹磕(苛);四不准互唆词讼,波害良家;五不准估(沽)淫人妻,活夺拐带;六不准估(沽)偷竹木,争夺田地;七不准偷鸡盗狗,折笋摭瓜;八不准恃尊凌卑,兇行磕(苛)索。”这些条款与村寨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段为告诫要求。云:“自立禁碑之后,须知凡我一村,各安法分。比户虽殊,视如一体。诸恶末作,众善奉行。各守典型,以成天体。倘有不遵约禁、违条过犯者,不拘寨头花户,理应照条实罚,依汜重究,而将罚资以为公费之用。其中初犯之人,罪人不孥,礼以家无全犯之事也。各宜慎之,勿违特禁。”自立碑之日,村民须恪守本分。大家虽门户独立,但须同心同德,利益共同。‌严禁恶行,力行善举。人人遵法,顺应天道。‌若有违禁者,无论寨老或“花户”平民,一律按约处罚‌。‌屡犯者依“汜(例)”严惩,钱款充公。‌初犯者“罪人不孥”,祸不及妻儿。望众人谨守,切勿触犯‌。

秧佑“禁碑”拓片(局部) 黔西南州博物馆藏

碑文后附具体禁条处罚金额,共计十“禁条开列于左”。第一条“假契谋业,罚十二吊”,即涂改地契,霸占田产。吊就是贯,一吊即一千文,十二吊即十二两白银。第二条“纵火烧林木,犯者议罚钱一吊二”,这条和今天比较,感觉数额太低。第三条“不准赌博,违禁犯者议该罚钱二十吊。”第四条“不准窝藏贼匪,违禁犯者议该罚钱二十四吊。”第五条“不准勾棍讹磕(苛),违犯者议该罚钱十二吊。”第六条“不准互唆词讼,违禁犯者议该罚钱十二吊”,即互相捏造告状,挑起争端。第七条“不准估(沽)淫拐带,违者议该罚钱二十四吊”,同时注明“拐带在外”,即把妇女拐走。第八条“不准偷竹木、夺田地,违犯者议该罚钱十二吊。”第九条“不准偷鸡狗,盗笋瓜,违者议罚”,注明“犯偷鸡狗,六吊四;犯偷瓜笋竹木,三吊六”。第十条“不准恃尊讹磕(苛),违犯者议该罚钱七吊二”,即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其中第四条“窝藏贼匪”和第七条“估(沽)淫拐带”罚款最重,与危害程度突出有关。

最后落款:“同治六年岁次丁卯仲冬月上浣,合择戊辰日吉旦立”,查下老黄历,清同治六年为丁卯年,仲冬月戊辰日为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即公历1867年12月6日。

编辑

张僡

责编

李柏杉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