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毕节: 大方“五个突出”持续发力 老年教育成效显著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毕节站
169405680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近年来,大方县主动适应新时代老年教育工作新形势,紧紧围绕《贵州省老年教育条例》《毕节市老年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从政治引领、资源整合、丰富载体、多元保障、作用发挥5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发老年队伍活力,引导老年人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全县老年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突出政治引领,把准老年教育方向标

加强党对老年教育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强化政治建设。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政治原则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严格执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管理工作规则,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时时处处对标对表,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引领,讲好思政课,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组织设置。把老年学员临时党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成立学员临时党支部。依托临时党支部,加强老年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传承红色精神、传播大方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充分发挥党员学员在老年教育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老同志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阵地、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文化养老的精神家园。

突出资源整合,增强老年教育吸引力

从选拔师资、设置课程、依托基地上下功夫,推进全县教育资源的归集整合、集成优化、矩阵开发和统筹运用,增强老年教育吸引力。选优配强师资。坚持“能者为师”,倡导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多渠道拓展教师来源,引进13名热爱老年教育、具有专业能力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县老年大学教师,指导各乡(镇、街道)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专兼结合、适应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教师队伍300余人。全县老年学员突破2万人,老年教育覆盖面得到大幅提升。创新课程设置。充分发挥大方县文化优势,创新教学课程设置,开设文化传承价值高的特色课程。从戏曲、铜管乐、二胡、声乐等专业中选拔专业技术过硬的学员,组建奎峰、扶风、阆风3个乐团。通过在排练中开展教学、在演出中展现教学成效,实现教学和实践双提高。挖掘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创作文琴戏《颂奢香》,在市、县文艺汇演中得到观众一致认可,教学成效显著。用活教育资源。利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县体育中心等场地,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4个,构建“县—街道—社区”三级纵向办学体系。充分运用同心职校师资和教学设备,合作共建老年教育教学点,开设烘焙专业,招收学员25名,构建横向办学体系。通过用好用活有限资源,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的办学体系,解决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突出丰富载体,提高老年教育灵活性

紧扣老年教育目标任务,积极挖掘和开发线上和线下培训交流平台,着力提升老年教育灵活性,让广大老年学员能够随时学、随时用。“室内课堂”随时学。通过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结合大方县民族和地域特色,开发凸显历史人文、民俗民风等精品老年教学课程,开设戏曲、铜管乐、太极、声乐、舞蹈等13个专业、25个班,吸引541名学员到校学习。不断突破原有课程专业化、兴趣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教育教学更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符合老年学员学习需求。“实景课堂”深入学。用好用活县域资源,让家门口的“学习”元素“活”起来,提升学习感染力。组织学员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将军山红军战斗遗址、红九军团政治部指挥所旧址等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参观践学,带领学员在实地研学中重温红色记忆,补足精神之“钙”。依托奢香古镇4A级景区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等优势,探索“康养游学”一体化发展模式,举办30余个主题老年游学活动,推动全县老年游学工作取得新突破。“网络课堂”线上学。实施“互联网+老年教育”工程,开设“云课堂”,将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组织授课教师录制“写意牡丹”等教学视频课20余部,通过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递给老年学员学习。以“微课堂”向全县老年学校进行推广,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实现学习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建共享。依托微信平台上丰富的资源,转载符合老年学员认知特点的时政学习材料100余篇,为广大老年学员开展网络教学和学习互动交流提供新平台。

突出多元保障,提升老年教育统筹力

建立和完善老年教育培训责任、制度、经费等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体系,确保有人员做事、有制度管事、有经费办事。加强组织保障。大方县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将老年教育纳入议事日程,把老年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县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实质性的支持,为加快全县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制度保障。根据老年人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和开办班级。完善老年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制度,选派老师到省老年大学学习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优化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制度,建立效果跟踪制度,每年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形成老年教育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落实经费保障。坚持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均衡配置各类老年教育资源,将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纳入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老年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按有关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学员收取学费,收入缴入县财政局,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开班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正常开班办学提供有力保障。

突出作用发挥,彰显老年教育服务力

准确把握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增强老年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和水平,把老年教育工作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营造良好氛围。聘请专业人员,制作太极拳、太极剑、诗朗诵等高质量教学宣传视频,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开展宣传,加大老年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书画、摄影作品评选活动,评选优秀作品22件。组织学员参加“毕节市柳、阮琴学会重阳节联谊会”,器乐专业学员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得到了业界的好评。春节期间,开展“义写春联”活动50场次,送出春联2000余幅。举办“永远跟党走”主题文艺汇演,500余人现场观看,线上收看直播人数达12万人次。推动基层治理。借助老年学校人才资源优势,鼓励学员利用所学所长,建言献策,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红旗街道西南社区充分发挥老同志熟悉政策的优势,指导社区大胆探索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公司3个,有效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学员主动担任社区“联户长”,破解社区联户长“联不了户”困境;充分发挥时空优势,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参与社区治理300余次,为社区治理打下坚实基础,逐步形成“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社区老年教育办学模式,为大方县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社区老年学校围绕养教服务,积极弘扬老年志愿服务精神,成立银龄服务队1个、组建老吾老驿站1个,组织开展知识、文化、人际等社会性活动80余次、覆盖2000余人次。在端午节期间,组织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开展“端午粽飘香,慰老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独居、残疾、高龄老年群体感受到来自社区温暖和关爱。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培训,培训240余人次。依靠老年学员的宣传,积极吸引学员子女参加招聘会、技能培训会,帮助社区劳动力实现就业1000余人;指导搬迁户学习漆器、苗绣技能,实现就业170余人,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大方县老年大学

编辑

樊帆

责编

罗蕾

编审

黄蕴松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