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青春黔行丨贵州民大师生走进花江峡谷大桥:录节目、观高桥,深悟中国式现代化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1757503774

9月9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6名师生前往花江峡谷大桥,参与贵州广播电视台与东方卫视联合制作的《这就是中国》节目录制活动。师生们不仅近距离观摩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全流程,切身感受到世界级高桥的壮美与科技魅力,更在专业实践与文化解读的深度融合中,完成了一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认知。

参与学生集体合影

录制过程中,师生们获得了多重宝贵的学习机会。他们与东方卫视知名主持人何婕进行了专业交流。何婕基于其丰富的主持经验和深厚的业务素养,分享了节目策划、现场把控与突发应对等方面的实用技巧,并鼓励同学们拓宽视野、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以应对日益多元的媒体环境。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师生踊跃提问,收获颇丰。

同学们积极提问

同学们积极提问

活动现场,师生聆听三位特邀嘉宾的精彩分享与答疑。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从宏观视角出发,深入解读花江峡谷大桥所承载的中国式现代化意义,指出大桥建设既是中国科技实力与工程水平的直观体现,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则聚焦大桥建设的专业技术细节,详细介绍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让师生对这座世界级高桥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此外,加拿大知名时事评论博主Daniel Dumbrill,亦对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予以高度评价。三位嘉宾的分享,让师生们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同学们聆听嘉宾分享

据悉,花江峡谷大桥不仅工程技术领先,其文化设计也同样别具匠心:桥墩造型灵感源自《千里江山图》,桥上将设立高海拔云端咖啡厅及长达625米的桥内蹦极项目,“云渡”服务区的命名取自“乱云飞渡仍从容”,诗意与文化底蕴并存,令师生们对大桥正式开放充满期待。

在互动环节,播音专业陈子墨同学围绕“贵州青年如何突破‘打卡点’‘必吃榜’讲好贵州故事”进行现场提问。嘉宾们建议,要从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入手擦亮“多彩贵州”名片。以推荐贵州桥为例,除了讲述花江峡谷大桥建造的创新故事,还可挖掘桥所连接起来的人文故事、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元素,让游客感受贵州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为歌曲《骄傲的少年》进行录制

此次活动不仅为传媒学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专业学习与实战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与媒介视野,更深化了大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贵州文化底蕴的理解。未来,这批传媒学子有望以更专业的姿态、更创新的视角,积极传播中国故事,生动讲述贵州精彩。

(作者:贵州民族大学 杨青青 魏佳蓥 韩锦雯 戎一鸣 陈子玉 黄逸佳 赵民军 何志伟)

编辑

吴静秋

责编

汤馥铭

编审

李蓓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