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米花好吃,“砰”一声迸出那一刻,是我小时候的期待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74684204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女儿的闺蜜小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来我们家玩,看到桌子上的爆米花,非常开心的说,这是电影院的味道。

我还因此写了一首汉俳——

小树评价说

是电影院的味道

焦糖爆米花

的确,爆米花很容易引起联想,或者更准确的说,一进电影院,自觉不自觉就会考虑,买一桶爆米花,一杯饮料,虽说不大健康,却是个颇有诱惑的选择。

爆米花属于膨化类食品,尤其招孩子喜欢。不过,我这一代人小时候没见到洋气的爆米花,能吃到嘴的,现在看来有点土气了,丰子恺先生在文章中有详细的描写:

总之,这是用高热度把米粒放大的一种工作。这工作的工具是一个有柄的铁球,一只炭炉,一只风箱,一只麻袋和一张小凳。爆炒米花者把人家托他爆的米放进铁球里,密封起来,把铁球架在炭炉上;然后坐在小凳上了,右手扯风箱,左手握住铁球的柄,把它摇动,使铁球在炭炉上不绝地旋转,旋到相当的时候,他把铁球从炭炉上卸下,放进麻袋里,然后启封——这时候发出“砰”的一响,同时米粒从铁球中迸出,落在麻袋里,颗颗同黄豆一般大了!爆炒米花者就拿起麻袋来,把这些米花倒在请托者拿来的篮子里,然后向他收取若干报酬。请托者大都笑嘻嘻地看看篮子里黄豆一般大的米花,带着孩子,拿着篮子回去了。这原是孩子们的闲食,是一种又滋养、又卫生、又经济的闲食。

跟我幼时的记忆,几乎一模一样,且可“爆”的食物不止于大米,苞谷、年糕亦可,口感各异,打得一大包拎回家,满足感油然而生。

最近读到知名演员陈冲的自传《猫鱼》,里面也有写到:“小时候每年春节前,爆米花的人会来。他会把黑铁的爆锅架在煤炉上,一手拉风箱,一手转锅子。十分钟后,‘嘭’的一声出锅,原来的一小碗玉米就能装满一个枕头套,空气里就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甜。那年,二姨跟我表妹从银川回上海探亲。外婆拿着一碗宁夏玉米和两粒糖精片,带着我和表妹排在爆米花的队伍里。”

无论是大米、苞谷还是年糕爆出来的米花,都不大能充饥,更多为了解馋,过去白糖也金贵,确实多用糖精代替,记忆中的味道还残存着。爆米花容易受潮,回家后,得找密封好些的罐子装起来,时不时抓一把,先一粒一粒吃,不过瘾,改成一小把一小把吃,等所剩无多,又得一粒粒数着吃。

爆米花应该不值钱,但也不是随时可得。正如陈冲所说,逢年过节多半会有,记得小时跟大人拜年,照例会拿出糖果、炒货之类的招待,有时还会递上一碗糖开水泡米花,也是小孩子会喜爱的食物,但要抓紧吃,稍微慢点,就真成一锅甜粥了。

米花还有个衍生出来的点心,即米花糖。据说可自制,我是没见过,吃的皆为现成。十多年前,到凯里出差,同事里有位“五香嘴”,硬要拉着我去买当地一家陶老者的米花糖,居然排长队,差不多四十多分钟才轮到,新鲜出炉,还带着热气,真是美妙。

过不多久,突然发现,贵阳法院街上有家经营黔地特产的小店有售,这就方便了,每隔几个月买一次,随带送送朋友,都夸赞不已。有趣的是,陶老者米花糖有两个口味,甜的之外,还有椒盐,某次买错了,回来一尝,预期违背,简直无法下咽,全部扔掉了事。更好玩的是,没过多久,椒盐味的米花糖就下架了,说是厂家发现市场不欢迎,索性不再生产。

郑重推荐给诸位,如今已有网店,便利无比。

编辑

张僡

责编

陆勇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