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创新加速转化,车间生产提质增效。今年1至5月,贵州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8%,成为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6.5%的重要引擎。从研发到量产,贵州高技术产业正稳步推进。
在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新一代动力电池课题组”实验室,研究团队正在研发一种能让电车电池更安全、续航更长的关键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其离子电导率已经接近传统液态电解液。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新一代动力电池课题组”实验室成员靳进波告诉记者,现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迅猛,大家耳熟能详的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现在的产销已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了,液态电池技术发展已经达到瓶颈。现在这个项目就是通过研发固态电解质材料来替代传统的液态电池中的电解液和隔膜,固态电池的应用提高了电车的安全性能,续航极有可能就会从600公里增长到1000公里以上。
该项目联合了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以及省内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构建起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转化再到工程开发”的链条。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凯舟介绍,团队围绕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聚合物复合改性材料、先进功能材料三大方向,每一个小的方向都有稳定合作的企业3到5家,通过发掘技术瓶颈、组织科研攻关、科研成果推广这三个步骤来跟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探索“技术股+现金股”的转化模式,把科技成果赋权给企业,让他们去转化,保证科技成果的创新先进性。
从实验室的微观突破到生产线的规模布局,贵州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力在不同领域同步迸发。在贵州开阳化工园区的这家企业,贵州首条氢氧化钾生产线已经投产,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和设备,为企业打造了从磷矿到磷酸盐的完整产业链。
贵州聚力生化工有限公司一分厂副厂长殷雄伟介绍,公司采用的是最先进的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成本低、安全、环保,要比原来的隔膜槽效率提升3%,碱的产品质量可以达到食品级和工业级。
该条生产线每年可消耗约15万吨氯化钾,产出的氢氧化钾将直供下游磷酸钾盐项目,带动特种肥料、电子材料等产业发展,预计年产值可达260亿元。
贵州聚力生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欣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和贵州安达科技、中伟新材料等省内新能源、电子信息重点企业达成了产业链合作意向,投产后,作为上游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可保证下游企业稳定供应、降低成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高技术产业项目落户贵州,共同推动当地高技术产业向集群化迈进,加速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