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朱氏鼎钟”石刻,能否让盘江铁索桥始建时间提前三年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754398560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北盘江现存三座铁索桥,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水城高家渡铁索桥、晴隆盘江铁索桥和贞丰花江铁索桥。其中盘江铁索桥是贵州最早的铁索桥,省博物馆基本陈列《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序厅的浮雕,原型就是明末清初画家黄向坚绘制的盘江铁索桥。

民国时期盘江铁索桥照片 陈应秋收藏

《明史·朱家民传》记载:“盘江居云贵交界,两山夹峙,一水中绝,湍激迅悍,舟济多陷溺。家民仿澜沧桥制,冶铁为絙三十有六,长数百丈,贯两崖之石而悬之,覆以板,类于蜀之栈道。”即朱家民按照云南澜沧江铁索桥的样式,使用铁链36根,修建了盘江铁索桥。朱家民,字同人,号任宇,生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扬州江都县人,祖籍云南曲靖。举人出生,历任四川涪州(今涪陵)知州,广东潮州府同知。天启二年(1622年)任正四品贵阳知府,后转任贵州按察司副使,负责司法监察、巡察地方等事务。“丁父忧,夺情”,其父死后,朱家民按礼制要守孝几年,但因国家需要提前返岗。擢升布政司参政,即从三品安普监军副使右参政,负责监督普安卫(治今盘县)和安南卫(治今晴隆),同时协助布政使处理两地政务。换句话说,在今盘江地区,朱家民既有军事监督权,又有地方行政权。

明崇祯贵州按察司河防道佥事(正五品)沈翘楚,浙江进士,朱家民同僚下属,其撰“铁索桥记碑”对盘江铁索桥有详细记载。云:“盘江铁桥,总宪同人朱公所构也”。总宪是都察院主管官员,左都御史别称,系全国最高监察长官,从二品。沈翘楚这篇碑记将其称“总宪”,是指朱家民已经升任贵州最高司法长官,即正三品提刑按察使,公检法一把手。时朱家民还兼任正三品右布政使,类似常务副省长。

建桥原因,碑记云:“水深无底”,虽可以用小舟摆渡,但“水湍泻激,舟辄坏,人堕溺”,“古今伤人,不可指数。”朱家民担任贵州按察司副使平息水西土司安邦彦叛乱时,率军“夜渡,仓卒几溺”,差点淹死。故“指水而誓曰:孔明有澜江铁桥,此渡非铁桥不可。吾不能为铁桥者,以吾身殉”,相传云南澜沧江铁索桥是诸葛亮修建的。

关于建桥经费,碑记曰:“费不赀,或劝捐助,不能十之三。公出宦来所积,毕捐以供役。”说明建桥主要经费来自朱家民积蓄捐款,占七成。碑记同时记载了朱家民自述:“吾此举,非为利人也。吾忆昔率兵夜渡,几不免,臣子死于敌,应也。死于不测之渊,泯泯以殁。吾至今心悸,所以发愿解此厄。”即作为一个官员,为国捐躯“死于敌”不可怕,但如果“泯泯以殁”淹死在盘江,则太不值得,所以建桥是为“解此厄”,打开心结。这当然是朱家民的自谦,众人评价“朱公仁人也”,云:“所以治乱持危,宏济天下者,皆如此桥也”。《铁索桥记》对建桥的时间也有明确记载,“始于崇祯元年(1628年),至三年(1630年)终事。”

盘江铁索桥竣工后,朱家民亲赋诗二首。其一《铁桥告竣志喜》。云:“牂柯(牁)形势向云盘,山插层霄万叠寒。地险难容江立柱,神工止(只)许铁为栏。人从蜃市楼中现,我在金鳌背上看。三载胼胝今底定,伏波铜柱照巑岏。”牂牁指北盘江,古称牂牁江。金鳌专指皇家桥梁,意思建桥得到国家批准。诗中明确建桥历经“三载”,“胼胝(指老茧,形容艰辛)”终成。最后朱家民使用“伏波铜柱”的典故,寓意功绩如东汉马援将军,平乱立柱为标,映照盘江的险峻高山。

其二《桥工竣,次第建石城十一座,告成志喜》。云:“画破青山路一条,走鞭飞铁去来遥。碍天岩树冬先发,锁磴溪云昼不销。耕凿正闻歌帝力,车骖不复畏兵骄。金汤联络皇舆巩,尽职何功敢任劳。”盘江铁索桥开凿艰巨,宛如群山中‌劈路,山道险峻,云雾弥漫,但冬日的树木依然茂盛生长。“‌车骖不复畏兵骄”,战乱平息。“‌金汤联络皇舆巩”,江山稳如磐石,百姓都在歌颂皇恩浩荡。最后朱家民谦逊的表示,恪尽职守是本分,岂敢自矜苦劳。此外,这首诗最重要的信息是朱家民为保境安民,在盘江地区修建了十一城,譬如今天盘县的亦资孔城、贞丰的定头城、兴仁的石碁城等。

这种超级大工程通常要造像标榜,盘江铁索桥亦然,故同时建造的还有朱家民石窟造像,位于西岸,为朱家民下属官员建造。石窟高2.3米,宽1.2米,造像高米余,风化严重,勉强能看出明代官员造型。石窟造像左侧崖壁镌刻“朱氏鼎钟”石刻,宽63厘米,高33厘米,文字内容一目了然。上款:“崇祯元年(1628年)孟春月立”。通常来说,只有工程结束,才会立碑刻石,歌功颂德,因此这个款识时间感觉可能是盘江铁索桥竣工时间,或者说主体工程竣工时间。结合朱家民《铁桥告竣志喜》中建桥“三载”记录,盘江铁索桥始建时间可推断为明天启六年(1626年),与《雍正安南县志》记载的始建时间吻合。下款:“后军都督许成名、征西副总兵商士杰撰”。明初洪武年间,军事方面设立中、左、右、前、后共计五军都督府,掌兵马大权。明后期,五军都督府已经没有实权,沦为“荣誉称号”。许成名,字宾实,贵阳人。民国《贵州通志》载其家族“世代为赤水卫指挥使”,许成名为朱家民下属,时任安南游击、参将等职。同时,其作为盘江铁锁桥监修官,以“疏通滇黔大道”功,于崇祯元年(1628年)升赤毕(赤水、毕节)总兵。按许成名官升总兵的时间截点,盘江铁索桥开建时间也应该为明天启六年(1626年)更加合理。落款中的商士杰,亦为朱家民下属,桥成后升安庄(镇宁)副总兵。

崇祯元年(1628年)“朱氏鼎钟”石刻

朱家民石窟造像右侧摩崖为拱门形,高1.1米,宽0.4米,竖刻文字:“蜀长寿李芳先战守安普,督建连城十三座,经画铁桥,十载血汗,劳绩永垂”云云。李芳先系朱家民得力干将,重庆长寿人,时任安普游击。所谓“经画铁桥”,即其是盘江铁索桥具体营造执行者。值得一提的是,李芳先“督建连城十三座”似乎有几层意思,一是盘江铁索桥所在的凉水营乡半坡塘寨就建有盘江城,该城至今还留存有李芳先率军开凿的引水石渠,崇祯皇帝赐名“连云城”。二是盘江地区十三座连续、连接修建的城池或营地。三是“连”通“莲”,晴隆县城别称“莲城”。但石刻中李芳先“连城十三座”和朱家民“次第建石城十一座”相差了两座,目前还暂未查明相差的是哪两座。

李芳先“经画铁桥”石刻

崇祯元年(1628年)朱家民石窟造像 陶永代 摄

最后根据云南曲靖胜峰山(现寥廓山)朱家民墓志铭,崇祯年间,朱家民“右布政使至左布政使”。左布政使为从二品,即从负责执行层面的常务副省长升任决策层面的贵州全省行政一把手。升官之后,又或许是盘江铁索桥包括两边驿道全部告竣的崇祯三年(1630年),时人在盘江铁索桥西侧崖高20米处为朱家民重新开凿一石窟造像,石窟为拱门形,石像为坐像,高2米,宽1.5米,为典型明代二品官员形象。朱家民卒于“崇祯拾伍年(1642年)拾贰月拾贰日午时”,享年73岁。

崇祯三年(1630年)朱家民石窟造像

编辑

张僡

责编

汤成伟

编审

熊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