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范同寿:贵州通道文化的再思考丨动静智库

甲秀智库,《当代贵州》2025年11期
1742953020
积分商场

贵州通道文化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军事,它同时是西南各地区、各民族人员往来与物资交易必须充分加以利用的通渠。

早些年学者们探讨贵州历史问题时,谈到了贵州在西南地区发挥的通道作用,之后集合一些学者的观点,主流媒体推出隆重报道。那之后,通道文化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并引出了许多相关论著。如今论及贵州通道文化的文章越来越多,但对这个通道文化的理解与诠释,却也产生出一些歧见。

贵州的通道文化缘于‌区位。区位是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包括位置、布局、分布和位置关系等多方面,这是由不得人选择的‌。今天贵州的区位距今几十万年前就已经形成,它属于地理范畴,只不过世代贵州人将之作为舞台,创造出与这个舞台相适应的文化。其中通道文化即是诸多地域文化中,影响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文化要素。若将古今对照,毫无疑问,通道文化在当代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的权重越来越大。

 重新认识地形地貌导致的贵州封闭性

历史上,人们因其距国家政治中心遥远而将贵州视为“要荒”,进而因大山的阻隔得出贵州始终处于封闭状态的结论,笔者在相关著作中也沿用过类似的看法。

事实上,通过今天的考古发现,早在距今数十万年前,生活在贵州的古人类,已经与外面的世界有了文化交流。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锐棱砸击法”几乎被视为那一时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一打制石器法源于贵州水城硝灰洞,而在东南亚、我国台湾地区也有同样发现。我们虽然不能以此确定当时古人类的迁徙路线,将之与文化交流联系起来。但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的考古发掘,却开始揭示史前人类行为模式、人类体质、古代环境及其变迁和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尤其是2020年考古学界在惠水县清水苑大洞遗址,首次利用古DNA对该遗址出土的人类下颌骨进行研究,证明距今1.1万年甚至更早时期,中国南方的古人类可能就已经南下,与东南亚人群产生了基因交流。

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时间跨度长达1300余年,从清理的2192座墓葬中出土文物4000余件(套)中包括大量宝石和玻璃珠等境外物品来看‌,中外文化在黔中地区已有交流,证明了历史上“通道贵州”的存在,更突出展现千山万壑不可能阻止历史上贵州人与外界的交往。

由此可见,贵州的通道地位并不仅仅局限于我国西南地区。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概念来审视历史上的封闭,更不能因之得出贵州人始终生活在万山封闭的皱褶中,与外界没有交流的结论。

 贵州的通道文化不能单纯从路来衡量

通道的定义和应用具有广泛性,它既可以指交通路径,还涵盖了更广泛的概念和应用场景。通道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应用,甚至在计算机图形处理中,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概念。因此,今天我们在关注与研究贵州通道文化时,需要有一种更广阔的视野。

贵州山地高原虽然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但却近边、近江、近海。这种地理优势,不仅使它成为国内西南地区与其他省区市交往与交流的通道,同时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甚至更远境外国家交往的一条重要线路。

贵州的通道文化绝不是一条“走廊”之类的概念所能涵盖的。从军事角度来说,先秦时期楚顷襄王为与秦争夺黔中地,派庄蹻率军溯沅水而上,假道夜郎入滇,即是在利用贵州作为西南通道的军事价值。自那时到明清,类似的决策不胜枚举。

秦朝修建的“五尺道”,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条官修道路。西汉武帝派遣唐蒙出使南越,唐蒙在南越吃到蜀产枸酱,得知道西北牂牁江,由商人“持窃出市夜郎”。这是关于贵州商旅通道存在的最早文献记录。之后汉军通过贵州出兵灭掉南越国,是商旅之路转为军事服务的事例。明太祖朱元璋为平云南派30万大军南征,在贵州广设卫所,大兴屯田,并告诫领军将领傅友德:“若霭翠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不能守也”。贵州军事通道的战略地位由此更加显现。

贵州通道文化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军事,它同时是西南各地区、各民族人员往来与物资交易必须充分加以利用的通渠。

经过历朝驿道的修建,到元、明之际,省际东西南北四大驿道贯通,贵州即已初具云、桂、川、湘人员与物流的枢纽地位,通道文化随之而逐渐成熟。这种通道文化的形成,既是贵州的区位优势与自然环境使然,更是出于长期历史发展的积淀。

在教育方面,我们从东汉尹珍赴中原求学,学成归故里手创“务本堂”,对周边子弟开展文化教育,“南域始有学焉”,就可看出贵州最早教育通道的开辟。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募豪民,填南夷”,将汉族大姓迁到贵州,更是打通汉文化与贵州土著文化交流通道的重大举措。

 高度重视贵州通道文化的传承与当代通道作用的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新时代,贵州加快改善交通,加强历史上通道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

从2013年至2024年,通过各类交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投资,贵州不仅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还迈入了高铁时代。

到2024年,贵阳三大铁路车站累计发送旅客达到490万人次,同比增长3.5%。跨入高铁时代的贵州,与各地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全省铁路总里程达到425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808公里,实现了与全国重要城市的高速连接。

与此同时,省会贵阳已跻身全国10大铁路枢纽之一,全省9市州都建设了机场。随着贵州立体交通的构建,交通枢纽地位的确立,更为商贸、文化交流创造了更多、更大的空间。除了铁路部门与地方文明办等部门紧密合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广大旅客出行路充满了文化氛围之外,国铁集团还与中央文明办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国内外投资者则更出于对贵州通道地位的看重、通道文化的理解,为贵州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设备,贵安数字化园区的建设便是说服力极强的事例。

立足新时代,我们需要对历史上贵州的通道文化再做一些思考。

 (作者范同寿,系历史学研究员,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

↑点击图片进入动静智库专题页面

编辑

吴雷

责编

何天洋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