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7月26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市贵安新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开幕。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为主题,期间将举办活动116项,其中开幕期拟举办19项,全年其他时段举办97项,预计将推动签署各类协议(备忘录)60余份,联合建设海外(产业)学院、联合研究院8个,互建实习实训基地6个,建设高水准职教共同体或产业教育联盟3个,推动1100名国(境)外青年来黔研学游学和交流访问。
交流周期间,动静记者专访了多位参会嘉宾,他们就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等话题展开畅谈。
泰国教育部次长素帖表示,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教育已成为增进理解、深化情谊的关键纽带,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更自由地联结与互学。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堪称典范——从学术交流计划、师生互访项目,到语言共学机制和数字教育平台建设,这些实践生动展现了如何以教育为媒,编织出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泰国教育部次长素帖
泰国博仁大学同中国高校开展合作已经有20年的历史,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建成泰国第一所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与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立了“贵匠工坊”,双方在科研项目、师资交流、生源互换等方面紧密合作,并取得系列成果。该校外事副校长席立德表示,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结识了非常多的高校和教育合作伙伴,希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变成中国与东盟地区连接的纽带。
泰国博仁大学外事副校长席立德
缅甸教育部副部长内苗兰表示,中国与缅甸及其他东盟国家在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更深度的联动,期待在职业教育领域拓展合作维度,丰富东盟与中国青年论坛等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互动更具实效。
缅甸教育部副部长内苗兰
菲律宾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弗兰克·奥莱亚认为,菲律宾几乎参加了贵州省政府所有年度教育合作活动,教育合作是人文交流的基石。中国在科技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贵州在此方面也闻名遐迩,菲律宾希望能向中国学习。
菲律宾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弗兰克·奥莱亚
今年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年度首次出访即访问了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在广袤山海间,铺展出一幅亲诚惠容的壮美画卷。这次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拓展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朋友圈”,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育研究学院副教授、国家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邓丽媚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非常精彩,对中国与东盟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大有裨益,我们十分看好这个平台。其实我们与贵州的交流早有渊源,目前已有不少贵州学子在我校攻读博士学位。这些高层次人才知识扎实、能力突出,不仅带动了我们与贵州的教育互动,更推动着双方在经济、文化领域的深度交流。”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育研究学院副教授 国家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 邓丽媚
泰王国驻昆明总领事馆副总领事苏拉迪对今年交流周的主题印象深刻,她认为“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这一主题高度契合全球发展趋势,数字经济已深度融入教育领域。贵州作为中国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和大数据的核心枢纽之一,是本届活动的理想举办地,期待东盟各国代表团能借鉴贵州的成就,推动本国教育体系升级。
泰王国驻昆明总领事馆副总领事 苏拉迪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科学教师与科学教育工作者进修区域中心合作与出版部主管里兹万·达尔马万表示,这是一场精彩的盛会,各方可以共同向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教育界学者学习,探讨如何通过合作提升各国教育质量,组织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协作,开展师资培训。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科学教师与科学教育工作者进修区域中心合作与出版部主管里兹万·达尔马万
泰国TV5HD电视台前副台长萨特·旦刊称赞活动组织出色,中国在教育和技术转移等方面向东盟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和支持。他认为泰国与贵州之间未来在很多领域有合作空间,比如为泰国的中资公司、工厂培养技术熟练的劳动队伍,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就至关重要。
泰国TV5HD电视台前副台长萨特·旦刊
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杜剑表示,近年来,学校在东盟教育周期间集中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并牵头或加入中国-东盟营商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中外财经教育联盟等多个重要合作平台,构建了系统化的国际合作网络。学校连续多年选派优秀教师赴泰国支援国际汉语专业建设,2024年邀请东盟国家顶尖专家来校讲学、指导科研项目,覆盖师生约5000人次。未来,学校将在数字经济、数字治理、跨境电商等领域打造国际合作品牌项目,强化优势领域合作。
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杜剑
贵州师范学院校长王蜀黔介绍,学校承办了华文教育学校校长论坛、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等50余项活动,促成73项签约成果。她说:“依托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为十多个国家的1000余名华裔青少年和教师开设中国文化贵州风情课程。同时,依托千人海外留学计划,派出300余名学生境外学习,接收60余名泰国交换生教师队伍,形成了师生互派、中外互学的良好生态。今年,贵州师范学院还主办了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青少年跳绳邀请赛,以绳会友,深化教育与文体旅融合。”
贵州师范学院校长王蜀黔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校长刘雁告诉记者,学校携手东盟职业教育伙伴,共同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适应性。“我们与东盟院校深度合作,开发了‘中文+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特色培训与研学项目,直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示范引领的交通类职业教育国际化院校。”刘雁说。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校长刘雁
安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杜俊表示,这次来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高校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凝聚了共识,也深入探讨了诸多共性问题。她说:“对从事人才培养的高校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优质平台。近年来,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俄罗斯、马来西亚的高校早已建立了深厚合作关系,目前还在推动与马来西亚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项目。”
安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杜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