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制作、“贵州大曲”冠名播出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第二季),在贵州卫视播出了第七集“入”。本集节目中,施展老师走访了四处与移民有关的地方,分别是紫云自治县麻山乡一带、安顺市本寨、六盘水市和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通过这四个地方了解历史上的异乡人如何进入贵州,并重塑贵州。
第一站 记录苗族人迁徙历史、讲述苗族人世界观的史诗——《亚鲁王》史诗
数千年前,一支苗族部落传唱着《亚鲁王》史诗,一路迁徙到紫云自治县麻山乡一带。《亚鲁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一般在苗族送灵仪式上唱诵,仅靠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录,讲述着苗族人创世与迁徙的历史,其创作年代可以追溯到《诗经》的时期。古老的苗族在朴素的信仰中,不仅呵护并传承着心灵的符码,也积极融合创新,为贵州带来了多元的文化。
第二站 明王朝为拱卫交通驿道而建立的众多屯堡之一——安顺市本寨
600年前明朝的一支军队在安顺驻扎,并建立了屯军的基地——本寨。这不仅是一个充满江南风味的村庄,也是一座带有立体防御体系的城堡。在历史的浮沉中,屯堡人灵活地适应时代的变迁,也坚守并传承着中原的文化、技艺和习俗。来自中原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文化知识进入贵州,有效促进了贵州的发展,同时也与其他族群相互融合,创造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第三站 国家“三线建设”之西南重镇、火车拉来的城市——六盘水市
20世纪中期,以铁路建设为先导、以国防科技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在贵州铺开。六盘水的梅花山隧道正是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的见证者,它见证了西南山区火车的开通,见证了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兴起,见证了大山里的人民过上越来越美好的日子。
第四站 “新贵州人”携手当地村民推进乡村振兴——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
广东人袁銮来到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后,被这里淳朴的民风和恬静的生活所吸引,便决定留在乌东村投资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他已经成为“新贵州人”。这个贵州大山里的小村庄,让心怀乡愁的袁銮找回了记忆里的家园,乌东村成为他的心灵栖居地,他也在这里寻求着人生的意义,实现了曾经的梦想,并与当地人携手重塑心中的家园。
数千年来,人们从不同的地方,因为不同的因缘进入贵州,用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改变了贵州的面貌。远离故土的人,难舍对家乡的眷恋;迷失于途中的人,渴望回归梦中的家园;怀抱理想的人,身在异乡也能创造心中的故土。贵州这片丰富多样的山地环境,激发了开拓者的热情与创造力,无数人在此聚集,共同塑造了多元一体的精神家园。
由“贵州大曲”冠名播出的《这一站,贵州》(第二季)已于12月23日起每周六21:20在贵州卫视播出,此外,节目已登陆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哔哩哔哩、IPTV等网络平台,敬请关注!
文稿:万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