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借力动力电池“退役潮” 驶向千亿级“新蓝海”

动静原创
1754651280
动静原创

不久前,贵州磷化开瑞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开瑞公司)生产的首批铜粉成功售出,实现收入180余万元,这也标志着该企业电池回收领域的产品销售实现了零突破。 

去年,企业建成了全省首条全要素的电池回收线。“这个就是我们拆解破碎后,从电池里面回收的磷酸铁锂电池黑粉。除了黑粉,铜粉、铝粉、电池外壳我们都能回收。 ”工程师张明松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黑粉含有磷、铁、锂三种元素,大部分企业只回收其中的锂元素,没有对磷、铁进行回收,而开瑞公司可实现三种元素的全回收。“对磷酸铁进行回收,一是技术难度大,二是项目投资大,所以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依托自建的磷酸铁装置和磷化工背景,在回收磷酸铁方面有技术和成本优势。” 

退役动力电池里含有锂、镍、钴等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600万辆。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逐步达到质保期限,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的集中退役高峰,这波“退役潮”,也催生了新蓝海。 

尽管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有助于降低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有环境污染风险。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部分电池流向了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小作坊。

为了构建规范、安全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工信部先后分5批公示了156家白名单企业,开瑞公司位列其中。张明松告诉记者,公司的废旧电池回收产线投用以来,已克服了初期电池回收量不及预期等难题:“我们回收的废旧电池,一方面是来自新能源公交车和小轿车的动力电池,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储能领域。我们依托自建的磷酸铁装置和磷化工背景,在回收磷酸铁方面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目前磷铁回收率80%以上,锂回收率93%以上。”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目前,国内回收路径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再生等。梯次利用是指当电池容量降至80%以下时,继续应用于储能、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拆解再生则是指当电池容量衰减至无法使用时,通过拆解回收金属等资源。目前,相关企业也正积极拓展废旧电回收利用的场景。 

在贵阳市乌当区,这家企业将废旧动力电池加工成电动自行车电池,并通过租赁模式为快递等行业提供充换电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广州等地开展试点。 

“我们的综合利用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回收电芯厂的库存品,二是就是将废旧电池破碎打粉,制成二轮车、三轮车电池。充换电模式这样的市场场景,对于支撑行业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贵州嘉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孙皓告诉记者。

据统计,2024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4亿辆,每日催生超1亿次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该企业推出的动力电池利用方案有望缓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险、充电难。 

“换电模式降低了初始购置成本,因为你租电就不需要买电池了。同时,换电柜解决了飞线充电、超负荷充电等安全隐患,市场潜力巨大。在电池回收板块,把上游的生产制造和中游的运用,以及下游的回收破碎再生全部拉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孙皓表示。

如今,随着政策持续完善、技术加速升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动力电池回收正朝着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

记者

余杰 宁波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李佳

编审

熊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