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行走于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潮湿的林下,目光常会被一种植物攫住。它宽大的叶片如碧绿蒲扇舒展,像极了平展的荷叶。奇异的是叶面上常缀满了一个个浑圆的孔洞,边缘清晰利落,恍若曾被无形的圆规精心切割。开始很好奇这些规则的圆形孔洞的来历,猜测可能是切叶蚁的杰作。等查看了有关切叶蚁的资料,发现切叶蚁并没有那样的“规矩”,这便越发引人好奇,定要找出暗藏其中的秘密。
很显然,在大山里那些谜一般的叶上圆洞并非人工雕琢,应该是某种动物留下的,问题是它为什么要在海芋的叶子上弄出这么些洞洞?我咨询了好多专家,最后才得知,海芋叶片上的圆洞是由一种名为锚阿波萤叶甲的昆虫造成的。这种昆虫专门以啃食海芋的叶子为生,有一定免疫海芋毒素的能力,但不能持续不断地承受海芋毒素的攻击。而海芋叶在受到伤害时,会产生更强的毒素,源源不断地将毒素输送到叶片受伤的位置。因此这种叶甲会在取食海芋叶片前,它们会先在叶子上“裁”出圆圈,切断叶脉,以切断叶片传导的毒素,从而能够安全地享用圈内的叶片。这些完美的“圆窗”,正是它们一路取食后留下的独特“签名”。
这一切都是在黑夜里发生的,所以很少有人能看到叶子被“打洞”的过程。有意思的是,这些圆洞对海芋也有好处,可以调节叶片内的水分含量,并且使叶片漏掉雨水,增加通风透气性,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海芋和锚阿波萤叶甲种群的延续和扩展。你看,原来这些孔洞还藏着动植物协同进化的生命玄机。那么问题来了,海芋还有什么功效呢?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当春未夏初的开花季节,海芋会挺出一支奇特花葶。其花结构精简到极致,远看似一枚优雅的淡黄花瓣,实则是一个包裹着微小真花的佛焰苞。花谢后结出的聚合果更为奇特,形如一根粗短的棍棒,表面密布着橙红或艳红的种子。累累果实聚在一起,形神酷似一根短粗的“玉米棒子”,无怪乎民间形象地唤它作“蛇包谷”。这名字既道出了形似,又隐隐透出对其隐秘毒性的古老认知。
这些“宽叶隐士”天生偏爱湿润,常见于山谷溪畔、密林浓荫之下,其叶盾形如心,脉络粗犷如刻,一股热带雨林的蓬勃生命力。有趣的是它已悄然走进城市,成为一些小区花园里的耐阴绿植。而且园艺师们培育出多种更具观赏性的海芋品种,且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滴水观音”,但无论外表如何变化,名字如何动听,那份与生俱来的“危险之美”始终流淌在它的汁液里。因此请务必谨记: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它翠绿茎叶中流淌的汁液含有草酸钙针晶等强烈刺激物!皮肤接触会灼痛红肿,误食更会引发口舌剧痛、咽喉水肿甚至窒息危险。
其实不仅茂兰保护区潮湿的洼地里有海芋,在贵州许多地方都有分布。下一次若在雨雾氤氲的林间或湿润的庭园角落与它邂逅,不妨驻足片刻,欣赏那份带着野性与锋芒的绿意,观赏那火红的“蛇苞谷”与如同石榴籽的种子。
《海芋的密语》
当林雾浸透苔衣的暗语,
宽大的碧绿便旋起涡心。
谁持无形圆规巡行,
在每片舒展的盾牌上钤印月亮的窗棂?
汁液里暗涌古老的警示,
草酸钙针晶是大地淬炼的绿焰。
可银鳞的工匠在叶脉间游移,
将剧毒谱成雕琢月光的刻线。
直到某日佛焰苞悄然吐信,
金蕊裹在玉色襁褓如待拆的密信。
当夏日的风解开螺旋纽结,
满捧红珊瑚便在腐土里点亮灯芯。
这被镂刻的碧绿漩涡,
被啜饮的灼痛琼浆,
最终都在幽暗里结晶成
一节节野性不驯的赤红星光。
看,那些完美的圆是契约的戳记:
生命以齿痕交换生存的谜底,
森林允许美与危险,
在潮湿的阴影中同枝共生。
关于海芋,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汁液含有草酸钙针晶等强烈刺激物
海芋翠绿茎叶中流淌的汁液含有草酸钙针晶等强烈刺激物!皮肤接触会灼痛红肿,误食更会引发口舌剧痛、咽喉水肿甚至窒息危险。
偏爱湿润
海芋天生偏爱湿润,常见于山谷溪畔、密林浓荫之下,其叶盾形如心,脉络粗犷如刻,一股热带雨林的蓬勃生命力。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海芋维持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改善小气候,减弱噪音,涵养水源,调节湿度;除此之外,还有吸收粉尘、净化空气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