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出生的孔繁强来自江西抚州,2015年从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原本可以到大城市谋求一份高薪职业的他却选择报考贵州选调生,来到贵州西部农村、基层一线的水城县发耳镇。2017年2月,孔繁强任杨梅乡副乡长。
日前,记者来到水城县杨梅乡姬官营村活动室时,孔繁强正忙着和驻村第一书记讨论该村近期的工作。虽然你一句普通话、我一句贵州话,但交流得很是“合拍”。
“我不仅能听懂本地话,还能说一些。”
“我2013年来过六盘水,当时看到一些乡镇还比较落后,就觉得我可以为这里做些什么。”
孔繁强一脸坦然地说。这是他到贵州的第5个年头,已然从一个外乡人变成了本地汉。
孔繁强13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在他的记忆里,家乡的泥巴路又陡又烂。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每当有学生交不起学费时,父亲总会拿出自己的工资为他们垫付学费,因为父亲希望他的学生们将来都能有出息。在父亲的影响下,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做点事情成了孔繁强择业的标准。
然而,理想和现实终究有差距。饮食差异和语言障碍是孔繁强来到水城面临的两大难题。“既然选择了脱贫攻坚一线,就注定要投入更多、付出更多。”孔繁强向同事、跟村民学方言……为了能尽快学会当地方言,他拿出了学生时代的那股劲儿。如今,被自己当年拒之千里的折耳根和水煮白菜,孔繁强吃得津津有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千头万绪的脱贫攻坚工作,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孔繁强并没有胆怯,因为他坚信,只要真心、真诚地面对工作,认真把工作做细、做实,问题终能解决。
产业布置、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组组通建设……为了推进工作,孔繁强和同事们白天到各村摸底调研,晚上学习相关文件,吃透政策精神,跑遍全乡100多个村民组,和村民们拉家常,给他们讲政策、算细账,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
采访过程中,谈话多次被孔繁强“频繁”的通话打断,他一边给我们解释,一边又在电话里讲起了工作。
2018年,孔繁强分管了扶贫、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等近10项工作,有时一周没刮过胡子,和在县里工作的妻子一月见不到一面,工作充满了他的全部,但他却甘之如饴。
两年多来,孔繁强与全乡脱贫攻坚队积极推动全乡种植杨梅、刺梨、茶叶等产业5万多亩,带动803户贫困户3385人入股分红;完成庭院硬化32万平方米、串户路硬化20.9万平方米,“三改”2792户;完成危房改造587户,就业培训1408人,劳动力就业884人。2018年底,杨梅乡3940人实现脱贫。2019年5月,“组组通”公路全部完工。
孔繁强“看着这里变得越来越好,村民的观念一天天转变,就很有成就感。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其中最大的信心主要是来源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来源于基层脱贫攻坚队伍坚强的战斗力,来源于群众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无奋斗,不青青”!
说起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孔繁强虽然倍感压力,但又充满信心。在脱贫攻坚一线,孔繁强正朝着自己追求的目标继续前进,在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往期推荐
凉都发布丨王忠到水城县宣讲省委全会精神和调研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
来 源:微凉都
编 制:水城县融媒体中心
总 监 制:伍淋
总 编 辑:杨剑
值班主任:郭宇翔 李涛
编 辑:杨梅 杨浩
责任编辑:田丹(见习)宋涛(实习)
热 线:0858-6665333
投稿邮箱:scxrmtzx@163.com(请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