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贸促会)牵线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向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家庭困难妇女和受灾妇女捐赠了510个“母亲邮包”,总价值达10.2万元。这些承载着社会关爱的邮包,正通过中国贸促会派驻各村的驻村干部,陆续发放到从江县各乡镇的妇女手中。
“母亲邮包”暖身更暖心
在谷坪乡高武村,中国贸促会派驻的第一书记贾若飞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仔细核对名单,确保每一个邮包都能送到最需要的妇女手中。“高武村地处偏远,很多家庭妇女既要照顾老人孩子,又要下地干活,她们是家庭的顶梁柱。”贾若飞说,“‘母亲邮包’不仅是一份物质帮助,更是一份精神鼓励。”
邮包里的物品经过精心挑选:一件厚实的棉马甲可以抵御贵州山区的湿冷;一条柔软的毛毯能为夜晚增添温暖;还有日常生活必需品,每一件都体现着对农村妇女实际需求的考量。
加榜乡摆平村的苗族妇女唐春益收到邮包后,迫不及待地试穿了棉马甲。“合身,暖和!”她笑着说,“家里收入少,这条毛毯很实用。”唐春益家有七口人,要照顾两位老人和三个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虽然房子没有受灾,但田地受了灾。她和丈夫平时主要在家务农,只在农闲季节外出打点零工补贴家用。这份来自远方的关怀让她十分感动。
从救灾到振兴:帮扶工作的延续与深化
前不久,从江遭遇洪涝灾害,多个乡镇受灾严重。灾害发生后,中国贸促会迅速行动,协调各方资源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这次“母亲邮包”捐赠,是中国贸促会帮扶从江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10年来,中国贸促会助力从江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
在丙梅街道、下江镇、停洞镇等受灾较重的地区,“母亲邮包”的发放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当地干部表示,这些物资将优先发放给受灾严重、家庭困难的妇女,帮助她们渡过难关。当32岁的苗族妇女邱晏接过邮包,轻轻抚摸着里面的棉马甲和毛毯时,眼眶不禁湿润了:“今年洪水冲走了我家不少东西,这些保暖物品来得太及时了。”
乡村振兴路上的“她力量”
在中国贸促会的帮扶下,从江县不仅注重物质帮扶,更重视激发内生动力,特别是发挥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妇女是家庭的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中国贸促会派驻加榜乡摆平村的第一书记苏坦说,“我们希望通过‘母亲邮包’这样的活动,让她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自信,更好地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在加鸠镇光辉村,中国贸促会支持当地将闲置的司法所改造成绣娘工坊,助力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组织妇女开展手工艺培训,帮助她们将传统的苗绣技艺转化为增收致富的门路。
爱的传递:从物质帮扶到精神鼓舞
夜幕降临,岜沙村的炊烟袅袅升起。苗族妇女贾飞道将新收到的毛毯铺在床上,又把棉马甲挂在了显眼的位置。“等孩子们回来,我要告诉他们,有很多好心人在关心着我们。”她说,“明年开春,我打算把家里的两亩地都种上钩藤(一种中药材),把日子过得更好。”
“母亲邮包”虽小,却承载着大爱。“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和支持,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在中国贸促会等各方的帮助下,从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从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荣祥表示。
从救灾济困到产业扶持,从物质帮助到精神鼓舞,中国贸促会在从江县的帮扶工作正不断深化。510个“母亲邮包”,传递的不仅是温暖,更是希望和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样的温暖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记者: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