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江百里画廊 龚小勇摄
山海虽远,携手共发展。从乌江源头的一泓清泉,到钱塘江口的滚滚潮声,浙江与贵州的“共饮一江水”,是地理的馈赠,更是绵延许久的情谊。
安顺屯堡第一村九溪
屯堡高台地戏
明清时期,“调北填南”的号角吹响,浙江的军民们背井离乡,踏上了迁徙贵州的漫长旅途。他们带着江南的文化、技艺与习俗,在安顺屯堡扎根。如今走进屯堡,青瓦白墙的建筑,别具一格的地戏,无一不是江南文化在这片西南土地上绽放的绚烂花朵,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迁徙者们的坚韧与对故土文化的坚守。
中国阳明文化园
王阳明雕塑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从浙江出发,历经艰辛,来到贵州龙场。在那偏僻的山洞中,在孤独与困境的磨砺下,他悟道成真,创立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这一思想如同璀璨的明灯,不仅照亮了贵州的文化天空,更在浙江乃至全国的文化传承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两地在思想的交融中紧密相连。
湄潭县浙大西迁陈列馆
讲解员向参观学生讲解浙大西迁的线路及其艰辛的过程
抗战的烽火岁月里,浙大师生西迁贵州,一路上风雨兼程,最终,他们在湄潭的山水间停下脚步,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教室是简陋的,条件是艰苦的,但知识的火种从未熄灭。他们在这里书写了一段教育的传奇,也让浙江与贵州在共克时艰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普安县茶农在感恩茶园采摘“白叶一号”
2018年,一批名叫“白叶一号”的茶苗,从浙江安吉县来到千里之外的贵州。如今,在贵州普安、沿河、雷山3县“安家”的“白叶一号”喜见成效,“感恩茶”种成了“黄金芽”,山绿、民富、茶飘香。从“战贫”到“脱贫”,再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贵州大地上演着“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精彩故事,谱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那一杯杯清香四溢的茶水,承载的是两地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资料图 黄果树瀑布
如今,文旅互动如同一座桥梁,让浙江与贵州的联系更加紧密。浙江的游客走进贵州,感受那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贵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走进浙江,让更多人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两地的情谊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愈发深厚。
资料图 侗族大歌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贵州与浙江同属长江经济带,虽远隔千山,但情谊相连。长三角区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当今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是高新产业、高级人才、高端要素的聚集地。贵州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我国西部的一片投资热土。毫无疑问,贵州与浙江持续合作发展的契机多、动能足、前景广。
4月22日,2025年贵州省文旅产业长三角地区招商洽谈会将在杭州举行。据介绍,此次大会将围绕贵州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和投资增长点,面向“吃住行游购娱”旅游6要素和旅游新业态等八个方面,谋划编制了1000个文旅产业招商项目。同时,邀请长三角游客走进“黔山秀水”,在炎炎夏日来一场凉爽的“避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