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敲敲”告诉我丨一位代表的两次“求助”

动静原创
174151308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今年的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的李英代表带着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的特色藤编来到北京,会议间歇,她向两位代表求助,如何能让这些乡村手工成为旅游商品。

带着家乡的藤编红军小灯笼,李英代表敲开了李利代表的房门,并给李利讲述了一个故事。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遵义娄山关的板桥镇,人民自发组织,家家户户挂油灯出来迎红军,板桥镇有一个非遗传承老人家,就以这样的方式做成手工品来纪念红军。当地现在有了这样的传承,李英向李利请教扩大影响,让纪念品变商品的办法。

李利代表从设计创意、实用性到市场定位,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李利认为,IP打造首先从“灯”开始,把灯笼编成五星红旗的形状,文创产品就要提供有故事性的文化价值,放在景区、文创店进行售卖,上面还可以写个小纸条、装个小礼品盒,或者弄个二维码,人家一扫就知道它背后的故事。

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乡村手艺人的心声。随后,李英代表找到了同为贵州代表团的欧阳黔森代表,在红色文化方面寻求帮助。李英代表说,欧阳黔森说到贵州有100天的春季,100分的美丽。娄山关的板桥镇有365天的红色,她就想请教欧阳代表,如何挖掘红色文化。欧阳黔森代表告诉李英,红色文化是遵义的特色,比如板桥镇的点灯、红军八角帽等,把富有红色基因的文创产品做好了,让这些文创产品赋予遵义的旅游产业灵魂,这将会让遵义的红色文化大有可为。

对于板桥镇而言,最火爆的旅游季节是5月到10月,冬季游客特别少,如何做到一年四个季节都有游客?欧阳黔森表示,可以打造当地春节或冬季的民俗民风文化,同时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硬件上去、软件上去,做好文旅融合,让贵州旅游再上一个台阶。

两场“求助”,不仅是代表们思维的碰撞,更是为乡村手工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贵州板桥镇的藤编将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让更多人领略到贵州乡村手工的独特魅力。 

记者

林佳艺 付友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飞宇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