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接到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同学电话,说正在贵阳出差,务必一聚。心头一热,我匆匆赶向她约定的酒楼。推开厚重包厢门的刹那,欢声笑语扑面而来。暖黄灯光下,同学居中而坐,身旁围着几张全然陌生的面孔。她见我进来,立刻起身,亲热地一把揽过我的肩膀,朗声笑道:“来来来,介绍下,这是我好姐妹,今天的东道主!”
觥筹交错间,气氛热烈。酒过三巡,菜添数轮,老友谈兴正浓,几位“新朋友”也笑声不断。然而,当桌面渐显狼藉,服务员悄然递上账单时,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那几位陌生朋友的眼神,极其默契地在我与账单之间游移、飘忽,最终齐齐落在了别处——有人专注地剔牙,有人饶有兴致地研究空酒瓶标签,空气里弥漫着心照不宣的沉默。这无声的“托付”沉甸甸地压了下来……最终,在众人静默的注视下,我起身,走向收银台,指尖划过屏幕,完成了那笔“东道主”的注脚。
散场时,杯盘狼藉。老友满面红光地拍着我:“他们都喝了酒,叫车不方便,姐妹,你熟悉路,帮忙安排下?”于是,那个深夜我像个尽职的管家,穿梭在醉意朦胧的客人之间,叫车、指路、确认行程,奔波至灯火阑珊。次日,手机一片静默,再无音讯。那晚强加的“东道主”头衔,连同我垫付的账单和深夜的奔波,最终连一声“多谢”也未曾换来。
后来偶遇另一位旧友,他欲言又止:“她说你小气,招待不周……”喉头像被硬石堵住,我默默掏出手机,将那个名字从微信列表删除。并非所有情谊都脆弱如纸,只是有人把利益置于人心之上。岁月如筛,终会滤出真心与假意,寒了的心自会决然离去。
人心冷暖,并非孤例。巷子口的张叔,儿女在外,总爱独坐院中看云卷云舒。前阵子,他眼中忽然有了光彩,逢人便说:“碰上个特别投脾气的老哥们儿!”可没过多久,那点光亮便黯淡了。原来那“老哥们儿”哄他花了几万块,买了包治百病的“神药”,网上一查,竟是三无产品。张叔呆呆坐在冰凉的石凳上,手指一遍遍摩挲着印金字的药盒,嘴角咧开苦笑,那苦涩比刀割还深:“算了算了,都怨我这双老眼,识人不清啊……”那笑容里,失望远甚于愤怒。当利益蚕食良知,情谊便沦为秤上的货物。对身边人下手,是焚毁信任最快的火。
所幸,世间并非尽是凉薄。巷尾的张姨刚与李叔庆贺金婚。我笑问:“张姨,您不是说李叔当年穷得叮当响吗?咋就看上他了呢!”她眼角的皱纹漾开暖意:“是啊,第一次见面,寒冬腊月天他就提着一小筐鸡蛋来相亲。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以后日子可咋过?凉了半截。正准备走,他突然蹲下——”张姨顿了顿,眼中有光,“他把路边一只冻僵的小狗崽,裹进开线的旧毛衣里,紧紧搂在怀里暖着……”就是那一刻,张姨看到了李叔心底的光。五十载风雨同舟,李叔从未做过让她心寒的事。“日子再苦再难,只要晚上躺下,旁边睡着的是个知冷知热、心窝滚烫的人,”张姨轻声说着,脸上全是暖意,“外头多大的风雪,也冻不着咱这屋里头。”真正能顶一辈子的,不是金银,是人心里头那份厚道和实在。环顾身边,那些拥有长情老友、收获无数信赖的人,底色往往是品格的厚重与光芒。
情谊行至深处,终究是人性微光的映照。有人初时璀璨如虹,却在利字当头时黯然失色;有人似钝铁无华,却能在凛冬街头,为一只瑟缩的小狗敞开温热的衣襟。
人生长路漫漫,我们终将被他人的人品筛选,亦在无声中筛选着他人。不必为某个名字的黯淡退场而怅然,那些中途熄灭的灯火,本就不配照亮你壮阔的山河。激情如潮汐,终会退却;唯有人品,是永恒的磐石。当炽热归于平淡,维系彼此的,是心底不灭的善良与担当。细细看他如何对待周遭的世界,那或许便是你未来生活的模样。
守住底线,持守心灯。凭一颗良心行走世间,纵然一生平凡,亦是心安归处。那些曾让你心寒的经历,终会让你更懂得珍惜——也更懂得识别那盏真正能温暖你漫长旅途的、不灭的心灯。
摄影:尹刚 文字作者/图片后期: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