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地标性建筑将被拆除
贵阳的师大天桥要拆了。
师大天桥的全称是贵州师范大学人行天桥,上面有着大大小小的商铺,从服饰挂件到五金制品,售卖的商品种类很齐全。这里,曾经是贵阳人购物的“好去处”。
4月16日下午,正值下班高峰,记者走到天桥上,发现天桥上的许多店铺都拉上了“门面出租”、“低价转让”的横幅。天桥上人来人往,却很少有人在商铺前驻足。许多商户也不“揽客”,站在自家店铺外,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天桥要拆除的话题。
在师大天桥一旁的人行道上,张贴着一则公告——“致贵阳市广大市民朋友们的公开信”。公开信内容显示,为升级改造贵阳市城市形象,疏解贵阳市区内交通通行压力,保障延安东路延伸段项目的顺利开工,师大天桥将择期进行拆除(拆除后将在原址设立地下人行通道)。
师大天桥曾是“黄金地段”
师大天桥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距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修建之初,天桥还是一个较新颖的概念——可以使穿越道路的行人和道路上的车辆实现完全的分离,保障了交通的通畅和行人的安全。
图丨上世纪90年代的天桥
和如今不同的是,师大天桥曾经也算得上黄金地段。在天桥上做了10年生意的金先生对记者说,他家在天桥上有两间商铺,一间给自家用,一间租给别人。头两年,那间店铺一个月的租金只要一、两千块钱。后来房租越来越高。在最高的时候,一个月的房租可以达到两万块。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人抢着租。
对于拆除,大家这么说
天桥的一个商户摇着头对记者说,近两年天桥上生意确实是越来越难做了,他们以前就想过天桥有一天会被拆除或改造。
“以前热闹的时候,从天桥上走过都要侧着身子,特别挤。但现在人少了。”见到我们在采访,一旁的孙同学凑过来说。孙同学是贵州师大附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她刚好放学,准备通过天桥走到对面坐车。她对记者说:“现在天桥对我们来说就只是一个通道了,我们都不怎么在这里买东西了,更多的是在网上购物。天桥商品种类虽然多,但是感觉有点过时了。”
听到大家都在讨论天桥拆迁的事情,在商铺里帮父母看店的19岁少年小金对记者说了他与天桥的故事。“因为父母的店在这里,我从小在天桥上长大。从小学到初中,每天上学都要经过这个天桥。我还记得,夏天的时候商铺前的人很多,里面特别闷热。在这里的很多记忆都很深刻,没想到一晃就过了10多年。也没有想到,陪我长大的天桥,竟然要被拆除了。”
贵阳陆续有地标性“天桥”建筑被拆除
师大天桥并不是第一个被拆除的地标性“天桥”建筑。
2015年,位于云岩区的大十字环形人行天桥被拆除。大十字环形人行天桥横卧在中华路和中山路交汇处,像一个圆圆蓝色大肚脐,被贵阳人称为“贵阳大肚脐”。从投入使用到拆除完毕,“贵阳大肚脐”陪伴贵阳人近20年。
2017年,贵阳第一座人行天桥——大西门天桥被拆除。大西门天桥建于1986年,到拆除之刻,已历经30年风雨。
从大十字的环形天桥到师大的“人”形天桥,这些天桥的拆除意味着,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老旧的建筑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一方面,拆除、升级改造是贵阳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拆除的不仅是一座旧天桥,还是旧的经营模式、旧的生活状态,以及旧的发展观念。在当下,电商的迅速发展给实体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转型发展成为实体经济存活下去的热点话题。近两年,受到网购影响,师大天桥上的众多店铺生意已经不景气。此次拆除,给商户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贵阳人眼中的师大天桥
有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师大天桥要拆除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一波“回忆杀”,大家纷纷跟帖怀念“那些年我们一起迷过路的师大天桥。”
在很多网友的印象中,师大还是那座容易让人迷路、充满市井风味儿的天桥。与此同时,也有网友说,在现在,这座天桥确实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节奏。
的确,在产品形式多样化、购买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为了买一件衣服走上天桥讨价还价,也很少有人会为了明天的艺考面试在天桥上排着队化妆。不过,这些曾经发生过的点点滴滴,无一不在见证着人们的成长、城市的变迁,以及历史的推进。
从繁华到落寞,小小的师大天桥,不仅承载着贵阳人对于这座城市的浓厚情感,也是贵阳城市进步的时代缩影。
在贵阳人的心中,它既是一个时代的结尾,也是一个时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