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甲秀楼大概是整个贵阳城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每到旅游季,临近傍晚就开始人山人海,如何逛甲秀楼,窃以为,还是应该多少知道一点相关的城市掌故。
甲秀楼位于贵阳城南,修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也就是一五九八年,主持其事者,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四百多年来,甲秀楼屡遭破坏。单单在近七十年,至少就修缮了五次,最近一次,是二零一七年。
修建甲秀楼的缘起,得从马廷锡说起。此公是贵阳人,醉心阳明心学,便辞官奔往武陵桃冈精舍,拜王阳明关门弟子蒋信为师,研习心学,学成后回到家乡,在渔矶湾也即甲秀楼所处的河湾处,修筑“栖云亭”,研习心学,聚众讲学。
恰在这此时,王绍巡按贵州,他敬慕马廷锡的人品学问,就在栖云亭旁边修建了渔矶书院。
到了万历年间,南明河畔的贵阳城南一带,成为文人聚居之处,其中,有谢三秀的远条堂、杨师孔的石林精舍、越玉岺的江阁南园、李时华的西园、越其杰的溪园、李承明的吟望亭等,诗酒风流,极一时之盛。
江东之到贵州后,喜爱渔矶湾的景色,遂在渔矶湾水域中央的鳌矶石上修建楼阁,即今天的甲秀楼,寓意科甲挺秀,秀甲黔中。不过,家父曾写文章说,甲秀楼之命名,大都释义为“科甲挺秀”的意思。其实江东之并未命名甲秀楼,何人命名,尚无定论。清雍正年贵州布政使纳兰常安亦以《易经》来推测其起意。他在《重修甲秀楼记》中说:“考江公命名之意,以南方於后天卦位为离。离者丽也,重明丽乎正,以化成天下。”南方为“离”,即明。“南明”即“重明”。故而在南明河上“建楼以丽之,庶几人与文明而秀矣。秀则可以驾滇、粤,跨楚、蜀,此又甲之义也。”
窃以为是很深的一段阐释,不妨存此一说。
甲秀楼在历史上很是得到了文人们的加持,如清末的楹联大家刘蕴良,就为甲秀楼写下长联,多达二百零八字,其联曰: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嵪,北带巴䕫;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马撒碉隳,乌蒙菁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焚道,汉置牂牁,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
甲秀楼的联句,当然不止于此,且其一楼的两边墙壁上,还保存了好些古人题咏的刻石,跟刘韫良长联一样,都很值得细读,发一番思古之幽情。
不单甲秀楼值得一逛,附近还有很多街头觅食的好去处,比如,在甲秀楼“城南胜迹”的牌坊对面,至少有三家值得推荐的饭店。
要尝试典型的贵阳苍蝇馆子,可以选西湖路小巷子里的燕蓉风味菜馆。要吃小吃,图方便的话,“包整”是个好选择,一份丝娃娃,再搭上几个风味小吃,边看河景边吃,安逸惨咯。如果对环境有点要求,“新地风味厨房”也很不错,主打新派贵州菜。限于篇幅,不展开说,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喜欢走街串巷走几个更有特色的贵阳风味,甲秀楼附近的下护国路,有南门口肠旺面、李兰英湖南面、雷家豆腐圆子,都属于贵阳有点历史的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