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恰是韶华丨绿水长流润华北,生生不息复生态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解读中国工作室
1630890780
积分商场

绿水长流

绿水长流润华北,生生不息复生态

一渠清水向北送。“南水北调”,这项超级工程的宏伟设想,最早于1952年10月首次提出。调水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向北方调水。7年前,东中线全面通水,梦想变成了现实。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和解读中国工作室联合制作的系列纪实短视频节目《恰是韶华》,今天推出第五集《绿水长流》,讲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大型工程生态安全领域首席研究员张全发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的故事。

30年前,张全发从武汉植物园启程走向世界,出走半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落成之际,他看到新工程对水质的高要求,决定回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年少时,出于对大自然运作的好奇,张全发投身植物学专业,彼时他信奉的观念还是“人定胜天”。他对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举憧憬不已,希望探索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以其工程规模之大、涉及面积之广、覆盖人口之多成为世界水利工程上的奇迹。殊不知,除了满足北方人口的用水需要,这一渠清水更有效缓解了地下水超采对维系生态功能用水的威胁。

除了克服把低处水运往高处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如何保障这些滚滚流淌千里的“南水”符合饮用水标准,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巨大工程。张全发带领的团队每个季度都会前往水源地对水质进行勘测,并得出了喜人的结论。

张全发认为这归功于政府对污水的持续治理。

从求学海外到回归祖国,谈及国内这几十年的变化,植物生态学专业出身的张全发看到了国人对于生态保护观念的变化。

他也亲历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位羡慕美国导师开车来机场接自己的留学生,转变为能够自行驱车前往自己配置了顶尖仪器的实验室、奔赴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海归。

他更是见证了中国地表水质优良比例由61.4%提升至83.4%的巨大进步。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

编辑

彭瑾

责编

苏畅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