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宁夏、贵州、江西三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东兵表示,自2016年贵州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来,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建设亮点纷呈,为内陆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放发展、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
“贵州开放基础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开放空间的内外循环逐步畅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优势,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合作机制,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打造‘一带一路’西部重要的陆海连接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平台的带动效应不断显现。”黄东兵说。
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介绍了宁夏在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的成绩,他说:“作为最早建设内陆开放型试验区的省区,宁夏坚持高位推动,注重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的顶层设计,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并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一带一路’和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的‘十四五’规划》。同时宁夏坚持守正创新,十余年来,打造了银川综合保税区、中阿博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对外开放新高地;我们还建设了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等,不断为对外开放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最年轻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深化试验区建设上,江西也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告诉动静记者,当地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打造和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单一窗口,推动数字化协同和简化,让办事程序极简,而且要容缺办理;二是聚焦我们的优势产业,来促进江西承接东部的、海外的产业转移。”
对于下一步贵州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黄东兵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加码发力:“一是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要在高水平开放上下功夫,既要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外界实行‘硬联通’,也要更加重视加强规则标准政策等方面的‘软对接’;二是加强区域互动合作。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三是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重点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数据服务,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等,巩固提升贵州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经济体系。”
对于如何把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活力转化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动力,黄东兵认为,贵州周边主要有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成渝三大经济圈,贵州与它们在发展程度上存在梯度差异,互补性很强。他表示,三个区域的深度融合主要从五方面考虑:第一,产业融合;第二,生态保护一体化;第三,做好劳动力的转移融合;第四,金融资本融合;第五,政策沟通与对接。
“深度融合,要求各地加强政策沟通和对接,积极探索建立经济飞地。在新发展格局下,只要我们立足实际,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一定能够推动贵州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上取得新的更大成就。”黄东兵说。
对于同样的问题,麻智辉表示:“第一要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第二要通过向国际市场推进,通过陆上‘一带一路’,来促进江西与海外企业的发展;第三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对东承接东部的长江经济带,长江东部的城市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