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多维度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动静原创
1758269013
动静原创

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学校食堂烟火气逐渐升腾,贵州各地通过校农结合、智慧管理、陪餐监督等形式,进一步构建食品安全屏障。

这段时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凤城大坝校园餐大米保供基地的水稻迎来采收期,4700多亩水稻采收后,将就地加工直接送到天柱县各校园。

今年7月,天柱县被确定为黔东南州食材供应基地建设示范县。通过建立大宗食材生产基地,大米、食用油、鸡蛋、牛肉等重要的基础食材,已经实现了100%的县内直供。

天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叶发丽告诉记者,天柱县推行“基地+学校”的直采直供模式,每一批米、每一桶油、每一颗蛋,都能找到它的出生证明,从源头上为校园餐安全上了一把“安全锁”。

在校园餐食材加工过程中,天柱县通过“校园餐”智慧监管平台,把全县129所学校的后厨“搬”到线上,监管人员和学生家长可以随时在线巡查。

天柱县五中学生家长蒋巧林表示,家长的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干不干净,能直接用手机看到食堂的情况,心里就踏实多了。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通过建设“校园餐”蔬菜直供基地,严控食材全链条质量。今年5月,这家食材配送企业就与县内5个村签订蔬菜种植采购协议,通过建立蔬菜直供基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目前,我们合作的大概有5至6种蔬菜。我们根据学校的订单量,进行检验,确保食材的安全性,再第一时间进行分拣,送到学校的餐桌上,确保食品的安全,还有新鲜度。”安龙县宏源运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富民说。

毕节市七星关区共有“校园餐”开餐学校超过780所,就餐学生达27.3万人。截至目前,配送公司已与本地近40家优质农业企业及合作社建立稳固的直供合作关系,实现猪肉、鸡蛋、牛奶等35种食材100%直供,预计每年至少可节约成本约680万元。公司配备了10个冷藏库,面积约3000平方米、1个检验室及留样室、65台冷链配送车辆,确保配送到学校的食材新鲜、安全、健康。

严格制定食材准入标准和检测要求,落实“明厨亮灶”,实现验收、保管、留样、加工、供餐全过程监控。赤水市这家食品企业的分拣车间内,每一批次食材都贴着清晰的溯源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产地来源、检测报告、供应商资质等信息。

此外,学校食堂还会对食材开展二次验收,规格、数量及检验报告等全部合格,才可入库。学校还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参与“陪餐监督”,进入后厨查看操作流程、品尝饭菜质量等。

黔东南融媒 天柱融媒 杨庆松 吴尊泉 遵义台 赤水融媒 陈仪银 黔西南台 安龙融媒 岑权 潘文贵 王贞友 七星关融媒 陈维

记者

吴芮

编辑

郭秋含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