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新发展理念的毕节实践丨推动绿色发展 增强生态活力

毕节日报
1689662400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毕节不断推进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约1.5个百分点,目前已达到60%。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让毕节拥有绿色发展的“底气”。毕节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心和干劲从未减退,“生态存量”持续增加,生态活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逐渐走向“共赢”。

赫章县夜郎国家森林公园一角(韩贤普 摄)

绿水青山持续“变现”

盛夏时节,绿浪翻涌,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掩映在一片片苍翠的树林间。鸟鸣声中,一阵阵孩童的玩闹声飘进树林,沿着林间步道抵达山顶。面对连绵起伏的林海,不禁让人感叹海雀人几十年如一日植绿护绿的坚韧。

“这片林海不仅涵养了海雀的生态,也成了我们的‘绿色银行’。”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说。

灰瓦白墙,绿树掩映,阡陌交通,沉醉在美好生态中的海雀,如世外桃源般让人流连。

2021年,海雀村国储林项目收入400多万元,户均1.7万余元。

2022年4月,全省第二张林业碳票落地海雀村。“这张林业碳票可让海雀村227户群众户均增收4400多元,满山茂密的树林成了大家的‘摇钱树’。”文均福说。

2022年12月,毕节市首笔林业碳票交易达成,卖方为海雀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交总价为144100元。该笔林业碳票交易的落地,标志着毕节市林业碳票真正实现从“碳票”变“钞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又多了一条转换途径。

黔西市碗厂沟林场护林员修剪枝桠(王纯亮 摄)

在黔西市素朴镇古胜村,同样是满山葱绿。这个曾饱受石漠化之苦的小山村,从2006年开始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因地制宜种植玛瑙红樱桃、五星枇杷、杨梅等经果林,在治理石漠化的同时,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村民人均增收1.1万元左右,被评为全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山区生态发展示范村,成为毕节治理石漠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据了解,5年来,毕节累计完成营造林717.74万亩,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862.69平方公里,出境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植绿护绿,已深入民心,成为毕节的社会新风尚。

绿色,这抹毕节从“试验”迈向“示范”的靓丽底色,见证了毕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之中,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绿色发展新路,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旅游康养渐入佳境

群山起伏,林海莽莽。位于七星关区杨家湾镇的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71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5%。

七星关区拱拢坪林场(王纯亮 摄)

“在这里看绿树成荫,听林海涛声,享清风扑面,真是妙不可言。孩子还能体验趣味拓展项目,培养亲子关系,非常值得再来。”在这个被称为“森林氧吧”的乐园里,来自四川省兴文县的游客张倩正带着孩子们玩耍。

“化屋环境越来越好,绿水青山和浓郁的苗族风情,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一个旅游季下来,要收入十多万元呢。”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村民尤荣学乐呵呵地说,他经营着两艘游船,还开了一家农家乐,稳稳地端上了旅游饭碗。

近年来,毕节市依托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和湿地公园等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避暑经济”,促进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不断释放。

据了解,目前已获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批复建设的有大方油杉河、赫章县夜郎国家森林公园、七星关区柏山、黔西市水西柯海、织金洞等5个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毕节市周驿茶场(王纯亮 摄)

获省林业局批复建设的有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七星关拱拢坪、毕节市周驿茶场、大方县仙客来和黔西月亮湾等5个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康养基地规划总面积9.66万亩。

把生态优势作为绿色发展“引擎”,毕节经济发展渐入佳境。

今年“五一”小长假,毕节旅游接待总人数530.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9亿元。

亮眼的成绩,源于毕节厚植绿色生态发展底色的生动实践。

2022年,毕节旅游产业逐步复苏,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18亿元。织金洞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毕节旅游迈入“双5A”(织金洞和百里杜鹃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时代。

5年来,毕节立足于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的战略定位,文旅、农旅、林旅融合产业风生水起,绘就了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画卷。

如今,农家乐、民宿在毕节各地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生态变量”的福利,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林下经济“遍地开花”

纳雍县化作乡,化作林场生机勃勃,一碧万顷。

村民在纳雍县化作林场管护林下重楼(张晓勇 摄)

绿树掩映下,1万多只“滚山鸡”在林间放养。“整个‘滚山鸡’产业链每年至少能创造产值4亿元,直接带动600余人就业。”纳雍源生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刘健介绍。

不远处,化作林场林下经济产业园里的红托竹荪正破土生长。“我们主要推广‘林菌+林药’绿色产业示范种植,目前基地种植规模达3600亩,其中林下食用菌1600亩,林下中药材2000亩。”产业园负责人杨道才说。

近年来,毕节市通过“五大工程”,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林下经济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实施林下特色养殖工程。以林下养鸡和林下养蜂为主要方向,推进以纳雍“滚山鸡”、七星关七彩山鸡、田坎药焗鸡和土鸡产业为主的林下养禽产业。截至目前,年存栏鸡251.24万羽,养殖蜜蜂10.35万箱。林下养殖共计利用森林面积114.7万亩,实现产值10.67亿元。

实施林下特色种植工程。以食用菌、中药材为主,以七星关区、大方县、赫章县为重点发展天麻种植产业,以织金县、纳雍县、黔西市为重点发展红托竹荪产业,以大方县为重点发展冬荪、魔芋、黄连产业等。截至目前,中药材、食用菌等林下种植利用森林面积86.9万亩,实现产值 18亿元。

实施林产品采集加工工程。围绕竹笋、野生菌、野生中药材等具有规模的产业,开发利用野生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林产品采集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截至目前,林产品采集加工利用森林面积86.25万亩、实现产值1.38亿元。

实施森林景观利用工程。推出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露营休闲、健康餐饮等“大健康”业态的森林康养基地,开发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林旅融合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满足群众假日游、周末游、体验游、科普游等多样化旅游服务需求。截至目前,森林景观利用森林面积82.32万亩、实现产值6.04亿元。

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工程。选择以培育大中径材为主,菌材林为辅的树种,围绕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发展,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培育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质量。截至目前,借助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等工程项目的实施,2023年上半年完成国储林项目建设7.79万亩,完成营造林70.92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70.48平方公里。

5年来,毕节林下经济产品搭上“绿色快车”,“大方天麻”“织金竹荪”“纳雍土鸡”“赫章半夏”“威宁党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走俏全国。

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森林面积370.17万亩,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6.09亿元,带动8.41万人就业增收。

绿水青山织锦绣,生态赋能谱新篇。毕节持续践行“两山”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不断汇聚,一二三产加快融合,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释放源源不断的生态活力,让广大群众共享“生态红利”,走上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编辑 | 

范洋

责编 | 

李佳

编审 |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