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为骨,藏“平安”之愿;伞成圆,寓“美满”之盼。8月7日,遵义市博物馆热闹非凡,“墨染纸伞博物绘情——彩绘油纸伞体验活动”在此举行,50余名小朋友欢聚一堂,用斑斓画笔勾勒油纸伞的独特韵味,让千年非遗在童趣中焕发新生。
“大家知道吗?最早的伞是用鸟儿的羽毛做的呢!后来有了丝织品,纸糊的油纸伞才慢慢走进寻常百姓家……”活动伊始,授课老师娓娓道来油纸伞的千年往事,从羽毛伞的古朴到油纸伞的普及,从实用功能到文化象征,一个个知识点串起时光脉络。
屏幕上,竹材经过选材、晾晒、打磨等多道工序,蜕变为坚韧伞骨的过程清晰呈现,孩子们瞪圆了好奇的眼睛,不时发出小声惊叹,在生动讲解中一点点揭开油纸伞的神秘面纱。
当素白的油纸伞分发到手中,创作的闸门瞬间打开。孩子们化身小小匠人,有的挥笔泼墨,让想象随色彩流淌;有的伏案凝神,在伞面细细勾勒心中图景。
“老师,看我画的花!”“我画的大熊猫还有竹子!”“我画了群山和落日!”稚嫩的声音里满是骄傲。孩子们举着彩绘完成的油纸伞相互展示,一张张笑脸与伞面上的花鸟、山水、萌宠相映成趣,为童年时光添上了一抹灵动的亮色。
一把油纸伞,经数十道工序打磨方能遮风挡雨;一段文脉传承,需代代接力守护才得绵延不息。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传统工艺的精妙,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让千年非遗在青春力量的滋养中,绽放出更鲜活的光彩。
记者:向婧 通讯员:马岚 周顕霞
编辑:孙颖洁
编审:王钰燕
终审: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