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燃情村BA·快乐贵州行”美国青少年交流团走进西江千户苗寨,沉浸式体验蜡染手工技艺、苗族长桌宴、“高山流水”等民俗活动。青少年们身着苗族盛装、佩戴银饰项圈,在西江吊脚楼群间City Walk,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苗族聚居村落,记录着苗年、苗绣、银饰锻造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露天博物馆”“中国苗都”及“中国最美苗寨”等称号。
怀着好奇与憧憬的美国青少年们换上苗族传统服饰,变身苗疆“潮人”,漫步在西江街头巷尾,品鉴风味各异的贵州名小吃,“打卡”品类繁多的非遗文创店……
罗杰(Roger Li)对苗绣上的工艺赞叹不已:“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太酷了!图案和纹饰蕴含丰富的古典元素,穿上银光闪闪的苗族服装,穿行在这青山秀水和错落有致的阁楼间,自己仿佛‘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
伊丽莎白·贝斯(Elizabeth Besco)向记者展示她佩戴的苗族银饰,“头饰上的蝴蝶、鱼鸟花纹都来自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文化创造的灵魂,贵州的山水风光非常美丽,贵州的先民们用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一个又一神奇。我有幸来到贵州,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很喜欢这样既传统又时尚的工艺品!”
交流是促进文化互通的纽带,当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身着苗装,游走在苗寨里,银饰碰撞的清脆声与响欢笑声重燃交织。特别是走在河边的小道上,倒影在小河里的画面与河道两旁的阁楼交相辉映,让人感受一种闲情逸致、悠然自得的美丽画面。这场跨越山海的青春对话印证:美美与共的和谐图景,在对彼此传统的真诚理解中悄然绘就。
记者:薛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