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工信厅制定印发《关于支持遵义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三年行动计划》,从实施主导产业集群提升行动、实施开发区改革创新行动、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行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实施重大项目重点支持行动、实施开放合作产业协同行动六大行动,充分发挥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四化”建设的“第一牵引”作用,立足遵义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抓手,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为主战场,以链主企业为引领,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特色主导、层次分明、集群引领、生态高效”的产业生态圈,打造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加快推进遵义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好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作出贵州贡献,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赢得贵州发展。作为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排头兵”,近年来,遵义市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格局,成功拓展了西南“朋友圈”。
走进位于遵义市桐梓县的遵义双盛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赶制订单。企业主要生产汽车及工程机械线束等产品,销往重庆、四川等地。
遵义双盛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令狐克聪介绍,订单客户是五菱和赛力斯,目前车间的人员有300人,1-8月产值达到6500万元。已经进入旺季,旺季要比淡季的产值高出1倍。
同样落户桐梓的遵义森永科工有限公司专注于汽车座椅面套生产,为华为问界汽车和重庆赛力斯提供配套。企业今年3月正式投产,预计年底产值可达2000万元。
遵义森永科工有限公司生产部长李先霞说,计划八、九、十月份共生产27000套左右,平均每月是8000多套。
位于遵义高新区的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压铸车间里,一块块铝锭经过压铸、焊接等工序,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组件。这家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特种合金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今年约三分之一的订单来自成渝地区。
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阿强表示,西南地区本身是中国压铸比较大的市场,还是要加大投资,西南地区大概有20%的产能要转移到贵州来。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培育壮大制造业配套产业链,遵义已梳理出与重庆市配套企业77家;与成都市配套企业84家。今年上半年,共引进四川、重庆地区的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达8.87亿元。
遵义市工业科技局副局长罗杨介绍,重点围绕基础材料、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与成渝地区之间的创新平台合作、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人才的交流培养等。深化交流对接,加强与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合作,持续提升遵义与成渝地区的融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