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避险?今天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们必须说说防灾、减灾。
数据显示,2024年贵州发生地质灾害161起,处置险情112起,紧急转移群众1万多户32000多人。
黔南州监测员谌洪丽巡查发现裂缝救下7条生命,滑坡掩埋农房但零伤亡;六盘水市营盘乡面对大暴雨,通过村村响、敲门等方式叫醒群众,因转移避让及时,最终无一人伤亡。
这些年来,贵州一方面用科技化监测网络织密立体防灾网,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排查等“笨功夫”,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灾害来临,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所以防灾知识要像随身携带的“护身符”时刻牢记。当暴雨倾盆时,记住“低洼积水莫久留,垂直山坡快跑溜;断电路线先排查,屋顶门窗要紧守”;遭遇泥石流来袭,“沟谷轰鸣要警觉,横向逃离莫回头”能救命;突遇冰雹突袭,“大树巨石可暂避,高处呼救等援手”是保命法则;面对火灾险情,“湿巾捂鼻弯下腰,安全通道要记牢;小火快灭莫迟疑,浓烟关门待救援”能争取黄金逃生时间。
当然,防灾减灾从来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战役。贵州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也警示我们:自然从未停止“出题”,只有当政府随时拧紧“安全阀”、群众人人念好“避险经”,我们的防灾减灾才能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