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贵州全力推进大模型研发与应用,让大模型从“上新品”逐渐进入“强应用”阶段,加速走进百业千家。通过在电力、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挖掘需求,培育典型应用场景,贵州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能动力。
贵州电视台记者万好:在南方电网的贵州智能作业中心,每天只需要3到4名工作人员,就能通过大模型驱动“AI无人机”,完成全省5.5万公里输电线路的自主巡航工作,同时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实时上传到机巡系统进行缺陷识别和处理。相比过去,人工减少了90%,效率提升了12倍,缺陷检出率达90%以上。
智能巡检、智能调度......这些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在电力行业已全面铺开。贵州率先将国内第一个专用电力行业的“大瓦特”模型落地到生产的多个领域。在全省范围安装了15000套可视化终端,每天回传输电线路照片量达到100万张,通过输电侧CV大模型可以快速进行缺陷识别分析,并及时作出处理反应。
南方电网贵州智能作业中心数据加工部副总经理刘博迪说,他们基于“大瓦特”模型,做了一些调优,把缺陷识别的精准度进一步往上提升。希望能进一步探索大模型对于未来态的判断,做一个面向输电的专业大模型。
过去,电解铝生产面临参数复杂、管理繁琐以及能耗高等问题。如何创新传统电解铝生产模式?遵义铝业的“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给出了新的解题思路。
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电解铝工艺支持工程师周剑介绍:“结合氧化铝添加量,预测大模型能精准预测第二天实际添加下料量的数据。人工以前参考的数据主要是有13项,现在预测大模型还增加了几项特定的工艺参数,拟合度基本上能达到90%以上。
实体经济是大模型应用的“大赛道”。2021年开始,遵义铝业就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整合丰富的生产数据集。去年3月,企业与华为云联合开发,国内首个电解铝复杂电解质体系下工艺指标动态优化的预测大模型,实现对分子比、氟化铝添加量及出铝量的高效计算与分析。
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明刚说,他们现在跟华为云合作投入还不到100万元,每吨产能可以节约100度到200度动力电耗,每一年可以节约1000万元。如果这个示范点成功的话,还可以推广到氧化铝的蒸发、溶出等5个场景,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下一步,公司规划了2025年到2026年的智能工厂的计划,重点会打造两个产线的示范,也有AI元素。
赋能百业的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也在服务老百姓的生活。在贵阳市第三中学,学生们正通过VR课桌做实验,老师则利用智慧平台和学习终端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
贵阳市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陈婕说,目前学校和科大讯飞合作的部分,包括大数据精准教学反馈系统、AI智能阅卷工具等等,对教学效率提升很明显。数学和英语已经实现AI技术自动批改作业,老师可以快速定位班级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精准制定教学策略,接下来,他们会进一步探索大模型在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深度融合。
科大讯飞贵州大区总经理杨少明说,人工智能一定不能脱离场景,场景是开发不完的。他们还会继续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场景,让老师备授课更加简单。
贵州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初见成效,在电力、医疗、有色金属等行业落地大模型应用,打造轮胎、电力、化工等50多个应用场景,20个大模型算法和应用通过备案。今年一月,《贵州省促进行业大模型发展行动方案》发布。提出,到2025年底,累计在5个以上行业开展大模型应用、打造100个以上大模型应用场景。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产业融合处处长孙沛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大模型是可以贯通算力、赋能、产业这三个关键的“牛鼻子”工程,从上游到下游,从产业链的这一段到那一端。贵州现在在各行各业都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开放了很多丰富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好贵州的算力优势,汇聚了一批质量比较高的公共数据和行业数据优势,接下来的三年,将在24个重点行业和领域来推广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发展。
播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