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中国的脱贫智慧】贵州织金:从一口锅里种出的10亿竹荪

贵州新闻联播
1617064200
积分商场
在织金占到全县农业产业近乎一半产值的竹荪,到底能蕴藏多大的能量?从种在一口锅中,到大棚里,再到林下种植的蜕变,催生了整个产业高达10亿元的产值。在这些“能量”的背后,是当地三十多年来,对科研技术的不断探索和突破。

在贵州一说到竹荪,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织金。今年织金县共栽培竹荪1.8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360万斤。如果把今年织金出产的竹荪都装进长50米,宽21米的标准游泳池,可以整整装19个,产值近10亿元。

织金县金凤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坤厚

织金县金凤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坤厚说:“这一千亩竹荪,带动农户1000余户,竹荪专家会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保证竹荪质量高、成色足。我们还和当地的竹荪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确保种得出来,销售得出去。目前已经被全部订购完了。”

织金县王氏竹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敬明

织金县王氏竹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敬明表示:“林下的竹荪靠山上天然的气候,质量特别好,今年预计最少要50吨,品相好的,就直接进入市场,品相差一点的,就进入工厂,我们有竹荪面条、竹荪月饼,销量都是很好的。”

为了种好这小小的竹荪,方法的探索也进行了很多年。三十多年前,织金人最开始有规模地种植竹荪时,用的竟是砂锅。

织金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主任 织金县竹荪协会会长李启华

织金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主任、织金县竹荪协会会长李启华说:“当时开始研究种竹荪,其实就是想把大家种地的效益提起来,好歹比种苞谷好。但是种竹荪,讲究比较多,科技含量比较高。要遮阴好、土壤透气、湿度高。但那个时候硬件跟不上,为了遮阴,我们只能在房子里种,但是要透气保湿就很难,我们竹笼、盆子、花钵都试了,唯一好的就是砂锅,它透气性好,适宜竹荪生长。现在就不一样了,现代大棚控温控湿,不断地研究驯化,也让竹荪适应性越来越强,种植方法比较多样化。”

贵州金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阳旭

贵州金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阳旭告诉记者:“这几年,我们就如何提高竹荪的产量和品质一直在探索和做不断的实验,和省农科院、贵州大学联合攻关,采用一些现代的生物技术,选用益生菌、生物制剂来配合改良土壤,抑制竹荪对重金属的吸附。同时,选用不同的栽培材料、不同的栽培方式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为竹荪产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撑。”

科研的持续投入,让织金竹荪产量提高了、品质优化了、成本下降了、供应稳定了。现在,织金一年四季都能出产新鲜的竹荪,产值占到全县农业产业的近一半。

织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庭勇

织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庭勇表示:“乡村振兴,最基础的一块还是产业振兴,我们将持续推进皂角、南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包括在标准体系建设、深加工的提质增效,加强和省外一些科研团队、企业的对接,对我们产品的进行深度开发,把我们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

编辑

陈果果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