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年党史关键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在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所作的题词,后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能够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世界”,是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面向未来”,是指教育要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挑战,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更新课程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分析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作出的科学概括,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1978年4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今后教育改革的战略设想: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训练专家和劳动后备军,应该有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周密的计划;发展教育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要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今后国家将努力开辟新的途径,增加新的行业,以便更有效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制定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相结合,切实考虑到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他的这个讲话,已经初步显现出了“三个面向”的思想。
邓小平特别强调要重视中小学教育,多次讲到:“抓科学技术,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抓到中学、大学。”“高等院校学生来源于中学,中学生来源于小学,因此要重视中小学教育。”
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要采取适当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在会议召开之前,小平同志已经把景山学校当作试点,把学校挑选申报的三位老师亲自定为特级教师,这是全国第一次任命,也是最早的特级教师。
1983年,景山学校的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但我国中小学的整体改革应该怎样改,应该按什么方向来设计?这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为了弄清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1983年9月7日,景山学校以全校师生的名义给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汇报景山学校教育改革情况外,还提出一个恳求,希望邓小平为学校题词,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9月8日送去信,9月9日,邓小平就为学校题了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里还有一个插曲,邓小平虽然9月9日就题了词,但是他的落款却是10月1日。
“三个面向”虽然是给景山学校的题词,但它其实是针对整个教育工作讲的。很快,全国各主要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题词。从此,“三个面向”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