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国民党军队,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上海局遵照党中央关于国统区斗争的指示提出了“隐蔽发展,积蓄力量,调查研究,迎接解放”的方针。
黔北工委成立于1947年12月,由川东地下党特委直接领导,主要任务是配合川东地下党在沿江山区搞武装斗争,建立川黔湘根据地。黔北工委的工作由张立负责。1948年底,川东地下党遭到破坏,张立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1949年2月,张立辗转到香港与中共上海局联络点取得联系。上海局领导钱瑛委派黄林(朱语今)传达了上级对贵州地下党工作的指示,并决定由张立、刘镕铸、蔡之诚(未到职)组成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张立任书记。
遵照上海局的指示,省工委重新布置了工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贵阳。发动群众,防止国民党失败前的破坏,保护好城市、学校、工厂,迎接解放。省工委着力于加强城市干部的配备,培养适应城市工作的干部。开展大量的统战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对国民党部队广泛开展争取工作,劝说国民党要员弃暗投明,归向人民。为教育党员和革命青年,动摇瓦解敌人,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及时编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农村调查》《新民主主义政策》《怎样调查研究》等小册子,创办了地下刊物《真实》,刊物的主要编撰者是中共党员张鸣正、王启霖,以“贵州人民解放工作委员会”的名义,印发了《告贵州人民:认清敌我,争取人民早日胜利》和《不要再糊涂了》两份文告,激发和动员家乡父老与反动派进行最后较量,省工委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青年工作。
本着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建党工作注意“党内小,党外大”的方针,在慎重发展党员的原则下,团结广大青年群众。1949年2月,省工委调派在黔北开展武装斗争的宋至平来贵阳负责青年工作。同年3月,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简称新青),由宋至平领导,负责发展新青团员,并联系贵州实际,草拟了《贵州暂行团章(草案)》。首批发展有幸必泽、金芳云、陈开秀、肖元乾等,通过他们联系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中山中学、贵阳女子中学、贵阳女子师范学院等校的进步学生和部分社会青年,并从中吸收了一批人入团。在贵阳加入新青的外地籍青年团员先后在平坝建立了新青年社,在遵义建立了曙光社,在安顺建立了新青部,在织金、盘县等地开展建团工作。新青团员在省工委的部署下,遵照党的贵州工作方针,开展学习、调查、联络等各项工作,成为省工委联系群众的助手,也是省工委当时在贵阳地区工作的主要力量。临近解放,贵阳的斗争形势十分险恶,广大的新青团员和进步青年,在省工委的领导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资料、图片来源:《红色源泉》——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