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镇墓兽
古人讲究 “事死如事生” ,常将陶狗置于墓中,有镇墓、辟邪之意,以保护墓主人在地下安宁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因其善于奔跑、嗅觉听觉敏锐、忠诚度高,在狩猎、放牧、看家护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这件东汉镇墓兽刚出土时四足断裂,修复后可见其双目炯炯,短尾卷曲紧贴后背 。颈部和腋下拴有系带,带上装饰圈纹,带子于后背部有力交叉打结,呈即将攻击的动势 。
该文物造型独特,陶狗健壮姿态、装饰细节等,体现当时工匠造型设计与艺术表达能力,为研究贵州古代雕塑艺术风格、技法演变提供实物参照 。镇墓兽文化在全国有一定共性,贵州出土镇墓兽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相关文物相似性,可证明贵州古代与外界文化交流融合情况,助于梳理文化传播路径和互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