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一凡读字丨甲骨文里的它竟是一幅写实素描?

动静原创撰文:一凡
17461902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説文解字》:

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季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

图1:“象”字的甲骨文写法

“象”字是一个标准的象形字,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见图1),就是一头大象的造型,长长的鼻子,肥肥的肚子,悠闲自得。其实,“象”字的甲骨文写法还有很多(见图2),有的还似大象的剪影。由此可见,“象”字的本义,就是指大象这种动物。

图2:“象”字的甲骨文多种写法

根据史料和考古证据来看,象与商朝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当时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出现了很多象牙雕刻的工艺品,在青铜器和玉器纹饰中也多有表现。

先秦时期的器物很多也是用大象的骨骼或象牙制作的,尤其是各种礼器,传世典籍对此记载颇多。

《説文解字》:

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

意思就是,豫,是特大的象。贾侍中说,象对各种动物无害,为瑞兽,有安乐祥和之意。

河南简称就是“豫”,那大象和河南有什么关系呢?

在甲骨卜辞中,还有这样的问讯:“今天晚上有雨,能擒获大象吗?”另一辞说:“殷王田狩于楚地,获大象二匹。”类似这种猎象内容的甲骨卜辞有很多,说明商代的野生大象与其它动物一样,是商王狩猎的主要对象,而河南周边地区则是大象的主要栖息地。可是,后来大象为什么在北方绝迹了呢?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商代后期,我国一直处于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又称“全新世大暖期”)。这一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环境资源条件非常优越,喜热植物更是屡见不鲜。这样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应于大象的生存,相应的,犀牛、水牛、麋鹿等动物种群也十分繁盛。 商末周初,气候开始变得寒冷干燥。战国时,气候继续寒冷,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象逐渐南迁。所以,在金文中见到的“象”字就很少了(见图3)。

图3:“象”字的金文写法

《韩非子·解老》: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意思就是说,(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见不到活着的象了,只能见到大象的骨架。于是,就按照骨架的样子来想象大象生前的体态。所以,后来人们把能想到却没见过的事物,都称为“象”。比如,天象、气象、景象、形象……而所有见过没见过的,统称为“万象”。

图4:“象”字的小篆写法

秦以后,典籍中已经找不到北方有关大象的记载,这也说明了大象再也没有大规模出现在中原地区。三国时期的“曹冲称象”,“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 乍看,似乎当时在江南还能抓到大象进贡。但《三国志士燮传》中有记载,孙权这头象却是交趾(现在的越南)进贡的。

图5:“象”字的字体演变

目前,世界上大象仅剩下两属三种,即亚洲象属的亚洲象、非洲象属的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亚洲象和非洲草原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非洲森林象则是极危物种。

保护大象,保护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编辑

王青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