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穿越30万年的贵州丨黔地俊彦,青史留芳——清代贵州名臣的点滴印记

动静原创
1743916440
积分商场
文物,是岁月的印记,是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角落,却讲述着数万年来的故事。无论是精美的瓷器、古朴的玉器,还是庄严的青铜器,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探寻历史的脉络。让我们一起去贵州省博物馆,进入文物的世界,聆听它们讲述的古老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动静原创

黔境定格 社会开新——清代贵州

清代,贵州涌现出许多名臣显宦,其中丁宝桢、李端棻、陈夔龙、杨芳等官居一品,名震一方。

丁宝祯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织金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举。咸丰三年(1853)进士,授庶吉士。历任湖南岳州知府、山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巡抚山东期间,疏浚黄河,治理水患,后又创设泺口机器制造局,为山东洋务之始。光绪二年(1876)升任四川总督,改川盐旧制,解决了贵州缺盐的问题。逝后,清廷追赠为“太子太保”,谥文诚,世称“丁宫保”。有《丁文诚公遗集》《丁文诚公奏稿》《十五弗斋诗文集》传世。

丁宝桢行书八言联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捐赠

李端棻

李端棻(1833-1907),字苾园,贵州贵阳人,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同治二年(1863)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历任山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地乡试主考官及全国会试副总裁,刑部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等职。对梁启超、康有为、严修等有知遇之恩。中国新式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倡议创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回到故乡的李端棻先后促成了贵阳师范学堂、贵州通省公立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创办,掀起了贵州近代教育的热潮,加速了贵州近代化发展的步伐。

李端棻楷书五言联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征集

李端棻楷书八言联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捐赠

图为李端棻楷书八言联,此联写于描花笺纸上,端庄雅致,结体严密。联文:“秋月照人如镜临水,春雨润木自叶流根。”上款“孟苹大兄姻大人雅正”。下款“弟李端棻”。“臣端棻印”白文印,“青宫侍从”朱文印。

陈夔龙

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贵州贵阳人。历任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及江苏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关心公益、热爱家乡,曾捐资创办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出版乡贤著作。著有《梦蕉亭杂记》《松寿堂杂钞》《花近楼诗存》《庸庵尚书奏议》等。

陈夔龙行书七言联 时代:1945年 材质:纸 来源:移交

图为陈夔龙行书七言联,联文:“高价每偿花市券,游装拼损草堂赀。”上款“幼盦大雅属”,下款“八十八叟陈夔龙”,“青宫少保”“北门旧吏”等印。

杨芳

杨芳(1770-1846),字通逵,号诚村,贵州松桃人。自幼家贫,后投身行伍,战功卓著。历官乾、嘉、道三朝,受封一等果勇侯。著有《平平录》《河洛要言》《惕虑要言》等。

杨芳行书八言联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征集

杨芳《次韵许衡思亲诗》拓片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拨交

历史证明,这些贵州士人的精英分子,他们或以治政才能造福百姓,或以教育改革启迪民智,或以沙场战绩保家卫国。他们的事迹矗立在贵州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制图:王珺璐

资料来源:贵州省博物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记者

王珺璐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飞宇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