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横竖”都是世界第一!云端“桥”见新画卷

动静原创
1758846781
动静原创

经过3年多的努力,“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将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巍然屹立于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达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其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花江峡谷大桥横跨贵州黔西南州与安顺市交界处,是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这座世界级桥梁不仅书写了中国基建传奇,也在贵州大山深处架起了产业之桥、民生之桥、开放之桥。一桥飞架,拉近了峡谷两岸的时空距离;天堑变通途,山乡迎来发展新机遇,通向美好未来。

花江峡谷大桥

“桥”见自豪,家门口建起“超级工程”

站在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下,空中一条钢铁长虹横跨天堑,袁海拿出手机,抬头拍了一张照片。“拍了大桥的照片,留个纪念,以后可以翻出来看一下。”

望着家门口的“世界第一高桥”,袁海满脸的自豪。桥下,是袁海家所在地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桥上,是袁海与工友们辛勤付出过的地方。

袁海

花江峡谷大桥开工时,袁海就加入到了建设队伍。“刚上去的时候还没通水电,机械去不到的地方就靠人工。”作为一名混凝土工人,袁海和工友们在3年多风吹日晒、挥汗如雨的日子里,精益求精地完成了大桥的施工。

云端架桥,无数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攻克峡谷强风、复杂地质等世界级难题,在抗风设计、高空施工等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成就了花江峡谷大桥“横竖都是第一”的美誉,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大桥即将通车开启新的使命,袁海手机里保存的照片和视频,成为他参与大桥建设的岁月印证,也珍藏着最难忘的记忆。袁海说:“通车后出行更方便了,家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王刚

同样满怀期待的还有贞丰货车司机王刚,常年在路上跑运输的他,一直关注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进展。“给人的感觉很雄伟很壮观,这座桥建在我们家乡,就感到很自豪。”

今年36岁的王刚跑运输已有十多年,驾车拉着建筑材料、农特产品等各种货物在路上奔忙。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后,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极大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对王刚来说这将是运输路上的“换挡提速”。“不像以前绕很远的路,更节约时间了,车的磨损也更小,跑起来的话人会轻松一点。”

从第一辆小货车到如今的大货车,滚滚向前的车轮,见证了贵州交通的巨变,也承载着王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车子越换越大,路也越来越好。我就想多拉一点也多挣一点,让生活越过越好。”


“桥” 见美景,打造桥旅融合新高度

在花江村布依桥缘居民宿的院落里,客人们围坐一起远观花江峡谷大桥,厨房里,老板林国权忙着切菜做饭,张罗美食。随着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在即,林国权也忙得不亦乐乎。

多年来一直在外务工的林国权当过导游,跑过运输,也干过厨师。2022年初,花江峡谷大桥开工建设,开工当天,林国权爬上了家乡的山头,心里默默地盘算着。“知道大桥修在这个地方很激动,第一个想法就是我有事情做了。”

2024年5月,林国权回到花江村将村里的老房子改造成具有布依族特色的客房,当年10月,有着27间客房的布依桥缘居民宿正式开业。

“我看中花江村的红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布依族文化,再加上桥旅融合,不火都不行。有这个桥在这里,那就是流量。”林国权自信满满。

林国权

凭借抬头就见“世界第一高桥”的优势,林国权在网上分享大桥的建设进展,也拍下了峡谷风光和云海雾景,他的多个网络平台账号累计粉丝超过百万。今年“五一”假期,他的民宿很早就被订满。这段时间,基本也是满房状态。

闲暇之余,躺在躺椅上看桥成了林国权的最佳放松方式。“边看边想桥通了之后,我要加什么东西,比如说旅拍、航拍,我们团队还想打造一条自驾线路,把周围的世界级高桥串成一条线。”

就在林国权思考着民宿的未来规划时,平街乡党委书记张德林也在谋划山乡的光明前景。围绕“世界第一高桥”这一核心IP,平街乡将统筹区域资源,推动农旅、体旅、桥旅、文旅等融合发展,同时带动当地芭蕉、火龙果、百香果、蜂糖李等农特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与群众增收。

“平街乡未来要打造成北盘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我非常有信心。”张德林说。

从“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出发,花江峡谷大桥着力打造桥旅融合3.0版本,在云渡服务区建设三叠纪地质文化馆,带领游客探寻古海洋的神秘世界;在锚碇区打造桥梁科技体验中心,展现人类征服天堑的智慧之光;在桥塔顶部设置观光平台,让游客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情怀。预计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沿线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文创产品等产业发展。

“桥” 见发展,兴业富民“加速度”

在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镇凉井村,现代化的肉牛交易大棚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收尾工作。随着花江峡谷大桥即将通车,这个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的关岭牛集散中心也将迎来开市,预计日交易量可达3000头牛。

“近期公司的网络平台也在推荐我们的交易市场,我们现场的施工进度和开市计划,都是基于大桥的通车时间统筹安排。”关岭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欣说。


关岭牛集散中心

关岭牛位居贵州四大黄牛之首,全县牛存栏量长期维持在10万头以上,有1.1万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当地的“花江牛市”历史悠久,吸引省内外客商汇聚于此,成为关岭牛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然而,随着市场设施老化、交通制约等因素,老的交易市场和周边市场相比已不具备优势。为此,关岭自治县打造了全新的关岭牛集散中心,并选址在距离花江峡谷大桥不到3公里的地方。

吴欣介绍,除了实现数字化交易,新市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大桥通车后,缩短交易时间,减少运输成本,同时,游客游完大桥后,还可以来品尝我们关岭牛肉。可以说,这座桥不仅缩短了两岸的距离,也将带动关岭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此外,花江镇还超前谋划,由镇属国有独资平台公司关岭自治县畅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围绕全县重点规划的10个产业类别,成功申请注册了“花江峡谷大桥”商标,涉及中药材、农特产品、餐饮住宿、饮料等方面。

花江镇党委副书记徐代惠介绍:“不管是文创产品,还是农特产品,我们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响亮品牌,让大桥带来的流量更好变现,真正让我们老百姓受益。”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不仅是通行速度的提升,更是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度”的体现,将“通一座桥、兴一片业、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贞丰大桥

“桥”见未来,展现贵州新风采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包揽了近半数席位,前3名均坐落于此,“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已成为共识。

在“无桥不成路”的贵州,截至目前,全省公路总里程已达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000公里;铁路里程425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808公里。万桥飞架,大道纵横,“地无三尺平”的贵州从“千沟万壑”变成了“高速平原”,实现了从“西南地理枢纽”到“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历史性跨越,加速从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转变。

“以花江峡谷大桥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共同构筑了贵州‘高速平原’的立体交通网络,使贵州变为连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陆路枢纽,货物在贵州可实现快速集散与中转。同时,也增强了贵州吸引外部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有助于将‘通道经济’转化为‘枢纽经济’,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芶以勇说。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交投集团

记者

黄静 张勤月 佟文玲 王庆江 吴晓亮

编辑

范洋

责编

王庆江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