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别被“白伞伞”迷惑!遵医附院专家为你解答相关疑问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 遵义
1756304820
动静原创

眼下正值夏秋季,天气炎热且雨量充沛,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不少市民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但有毒蘑菇与可食蘑菇常混生且形态相似,误食中毒事件频发。

8月27日,记者就野生蘑菇中毒的相关问题,采访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EICU主任医师陆元兰,为大家解答相关疑问。

问:有毒蘑菇和可食蘑菇在识别上存在哪些难点?

陆元兰介绍,主要难点在于有毒蘑菇和可食蘑菇往往混生在一起,而且形态非常相似,很难从外观上准确区分。很多市民觉得自己熟识蘑菇形态就能鉴别,甚至以往在同一个地方采摘过没出事,就放松了警惕,但后续仍可能发生中毒。

另外,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像“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煮时银器、大蒜、米饭变黑者有毒,没变颜色无毒”等,都是不可靠、不可信的。比如我国常见的致命鹅膏是白伞伞,灰花鹅膏是灰伞伞,假单红鹅膏是淡黄色伞,这些看起来颜色并不鲜艳的蘑菇,却都是剧毒蘑菇。

问:目前医院接诊的蘑菇中毒患者数量和病情如何呢?

陆元兰介绍,我国文献报道有毒蘑菇超过500多种,贵州省因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蘑菇中毒高发省份。今年截至目前,我院就诊的蘑菇中毒患者已达70多例,其中有15例重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这些重症患者都合并有肝、肾功能损害,经检查,他们中毒多是因为食用了含鹅膏毒肽类毒素的蘑菇。

还有1例情况特别严重的患者,是食用亚稀褶红菇导致中毒,出现了横纹肌溶解、肝肾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的症状,病情十分危重,入院时心脏险些停跳,经过全力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问:如果市民不小心食用蘑菇后出现不适,哪些症状需要警惕是蘑菇中毒,又该采取哪些正确的应对措施呢?

陆元兰介绍,当食用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昏、眼花、皮肤发黄、少尿、茶色尿等症状,尤其是和自己一起食用过同一批蘑菇的人也出现类似症状时,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蘑菇中毒了。此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千万不能拖延。

蘑菇中毒严重时会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就医时,要尽可能配合医师做蘑菇种类鉴定,这样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尽早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问:目前预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陆元兰介绍,目前确实没有很准确、很快捷鉴别毒蘑菇的方法,而蘑菇中毒的后果又非常严重,所以为了保障大家和家人的健康,预防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三不”原则,即: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美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不要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拿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冒险。

记者

余从源

编辑

余从源

责编

王信

编审

唐全寿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