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着一张娃娃脸,轮廓分明的脸庞搭配坚挺的双耳,炯炯有神的眼眸里满是对工艺的执着。他叫熊健,毕节织金县板桥镇白果村人 —— 在 “黔礼手信” 2025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中,其设计的 “织金苗族水涡纹银镶蜡染系列” 从 2000 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
从 19 岁踏入银饰工艺大门,到 28 岁返乡创业,近十年间,熊健从理论研习到实践打磨,从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匠人,始终深耕银饰制作这门传统工艺。
板桥镇白果村因千年银杏树闻名,而熊健的童年记忆里,更多是父亲 —— 当地木匠熊恩学 —— 的工具与木屑。受父亲耳濡目染,他常拿木工工具制作小玩具,这份对 “细致活” 的耐心,为日后银饰创作埋下伏笔。
2014 年,熊健考入黔东南民族职业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从课堂到作坊,他既是学生也是学徒,扎实的理论与实践让其毕业时获 “工艺美术作品设计” 项目三等奖 —— 这是他银饰生涯的首个奖项。
毕业后,熊健在湖南凤凰古城打工,两个月就还清 1.5 万元助学贷款并晋升师傅。但他不甘于此,2018 年起先后赴云南大理、湖南张家界、广西北海、桂林及广东深圳等地,深入小作坊与大公司,研习不同地域的银饰技艺、文化元素与市场审美。五年间,他斩获各类奖项 20 余项,逐渐形成独特风格。
织金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7公里的步行街,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吸引了来来往往的人群。35个平方的“古城故饰”门店,在这条步行街的南段并不显眼。
2023年11月,经过十年历练,熊健返乡创业,在织金古城租下了这家门店,从事银饰加工。靠着娴熟的技艺和诚信经营,小店的生意日渐红火。今年3月,他在步行街的中段租下40多平方米的门店,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其金奖作品 “织金苗族水涡纹银镶蜡染系列”,灵感源自当地苗族对水循环的崇拜,以螺旋纹象征 “生命之源”。该系列突破蜡染仅限服饰的边界,将抽象水涡纹与银饰结合,面向 “文化轻奢” 群体,兼具收藏与佩戴价值,更暗合国际审美。
如今,熊健正以斯拉河畔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 “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 为灵感,在毕节市苗学会副会长何易隆指导下提取纹样创新设计。他希望借此让织金银饰成为继蜡染之后的又一地域文化品牌,让传统工艺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熊 江 陈玉萍 林玉玫 王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