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发展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正当其时

动静原创经济广播
1626104640
积分商场

7月12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能源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趋势新格局”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由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联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等承办。来自国内外内新能源领域知名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政产学研用”领军人物、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代表等120名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与会嘉宾从锂电产业的机遇与未来、“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锂电发展趋势与中国产业链进化、贵州锂离子电池产业化、锂电产业金属需求及上游资源供应安全、材料和设备制造“演”进等多视角、多层级、多地域,共同探讨全国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趋势、新格局,大力推进新能源锂电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实现节能、降碳、循环,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篇章。

研究显示,贵州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从产业基础看,贵州省锰及锰系电池材料、铝及铝加工生产加工基地,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等产能规模和产品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从产业集群看,全省已经形成以铜仁大龙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区、黔西南义龙经开区为代表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其中铜仁2020年新型功能材料完成工业总产值158.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5%。从产业配套看,在电池成本中占比30%-40%的正极材料产业链初步形成,比如,从中伟新材料的三元前驱体到振华新材料的三元正极材料,从安达科技的磷酸铁锂材料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都是产业上下游配套关系。从产业主体看,全省已汇集了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安达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知名企业。其中,中伟新材料已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全球第一大供应商,2020年在创业板上市一跃成为贵州第二大上市公司,市值超过900亿元。振华新材料专注于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全国第三,预计2021年上市。安达科技专注于发展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磷酸铁锂出货量排名全国前五,建立了以比亚迪为核心,包括中航锂电、中兴派能等在内的强大客户体系。从产业发展空间看,目前省内已有贵州吉利、奇瑞万达、贵州长江、云马汽车、贵州万仁、航天成功、航天特车、贵州新山地等8家企业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贵阳比亚迪智能制造基地、恒大新能源汽车、宝能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中。这些新能源整车制造,将带动电池、电机、电控和充电桩、零配件等产业链环节加快完善,为全省新能源材料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论坛负责人介绍,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将发挥产业发展助推器和科技创新组合器“两器”作用,助力全省新能源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是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担负着全省产业发展助推器和科技创新组合器的重大职责。围绕省委省政府“十四五”时期“一二三四”总体思路,着眼于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采取四项措施,为促进工业大突破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加强与贵阳贵安、铜仁、黔西南等市州战略合作。借鉴发达省份“研究院+市州+产业园区”模式,坚持以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为主导,在顶层设计、政策制定、项目引进、成果转化、问题协调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

二是筹建贵州省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联盟。会同有关新材料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助力“强省会”五年行动,组建“贵州省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充分发挥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三是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文件。与省工信厅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有关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四是探索建立离岸创新孵化平台。按照“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等要求,与省外企业合作,搭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为锂电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记者

谢灿

编辑

小山

责编

李雨霏

编审

杨虹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