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 二十答》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共同制作播出。将以问答的形式,广泛收集受众的常见问题,辅之以专家学者提出的深层次问题,组成20个本次二十大召开前后人民群众想了解想熟知的知识普及类及未来展望类的提问,由专家进行解答,使受众能尽快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真正的去关注大会、了解大会、参与大会。
认真做好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是开好二十大的重要基础。从去年11月,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开始启动,到今年7月全部完成,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他们通过层层遴选,最终脱颖而出,主要经历了5个环节:
1.推荐提名。党中央将二十大代表名额分配给38个选举单位,各选举单位从基层开始推荐提名,逐级遴选,最终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对象名单。
2.组织考察。各选举单位按照代表应具备的条件,全面深入考察,充分听取基层党组织、党代会代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确保优中选优。
3.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选举单位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工委会议、党组会议),研究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进一步征求党组织、党代会代表和党员的意见。
4.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选举单位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工委会议、党组会议),投票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
5.会议选举。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进行选举。通常有2种方式,都可以采用:一种是预选+正式选举,先采用差额选举(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另一种就是不经过预选,直接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公布的当选代表,在二十大召开前还要由二十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确认资格有效的代表将出席二十大。按惯例,党中央还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以上就是二十大代表的选举程序。
答者简介
王芳,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 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建设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2022年度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中党史党建学科协同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曾获2019年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省好课程、全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优秀科研工作者三等奖。目前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决策咨询,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多年来在省内讲授党内法规、党史党建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