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果
江南地区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油绿如玉的"青团子"只有清明前后才有,所以又称为清明果。青团子颜色鲜艳,翠绿欲滴,光看着就十分的有食欲。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用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馅料一般是豆沙居多,吃起来甜而不腻,清香甘甜。但小旅鹅更喜欢吃咸菜笋丝馅料的,特别鲜!
清明螺
"清明螺,赛只鹅",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这时的螺蛳最为丰满、肥美,"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形容的就是清明螺的美味。上汤螺丝、酱爆螺丝、五香螺丝最受大家欢迎。
清明虾
"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
清明节吃虾是一些地方约定俗成的习惯,清明前后,河鲜肥美。俗话说"清明吃虾,赛过肉渣渣",所以大家在清明节的时候一定要做一道美味的鲜虾来吃。清明白灼鲜虾其实最能吃出这种春天特有的纯美,不过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做自己喜欢的虾。
乌稔饭
说到清明节美食不得不提到乌稔饭,"乌稔饭"又称为"乌米饭",制作方法其实并不复杂,把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个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
大家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在家做一下这种饭。
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泰宁的特色小吃,清明节前,农村家家户户动手做暖菇包子,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暖菇包素有"鼠曲小草包山珍"之美谈。望着蒸好的那些热气腾腾的、绿油油的暖菇包,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艾粄
"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如萝卜粄、仙人粄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是一种美味的特色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
客家人清明节要吃艾粄,因为有句老话:"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薄饼是清明祭祖必备的小食,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厦门的薄饼和很多地方的油炸春卷十分的相像,只是厦门的薄饼不油炸,直接拿饼皮儿包着各种蔬菜食用。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
朴籽粿
吃朴籽粿是潮汕人的清明食俗。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核)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发酵再配糖,最后再用陶模型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朴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
蒸熟的朴籽为草绿色,个个咧开嘴大笑,总是给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觉。
子福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菠菠粿,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