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徐报集团爱心助学之“我们一起去支教”第九季公益探访活动走进兴义市则戎镇洋坪小学,8名支教老师将徐州非遗技艺与街舞、心理教育等特色课程带入课堂,通过10天的支教打开山区孩子的兴趣之门。
支教老师李子艺说:“老师把(捏)五官的方法教给大家,一会儿你们把你们自己心中最爱的那个人捏在纸盘上好不好。”
在洋坪小学二年级课堂上,李子艺正教学生们用黏土做出“最喜欢的人”的面塑,学生们认真学习,不停地向老师请教,细腻地捏出喜欢的面塑。
二年级学生龚煜媛说:“捏了婆婆,因为婆婆好看。感兴趣,因为好玩。”
二年级学生李洪熠说:“(捏的)是妈妈,因为妈妈很漂亮,以后也可以捏,长大也可以捏,还可以教别人捏。”
面塑也叫“捏面人”,是民间广受喜爱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据史料记载,徐州面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李子艺作为第五代面塑传承人,她也将面塑的制作手法带到了课堂,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非遗,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学生龚灿业说:“(我)学到了非遗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学到了非遗的文化我们要传承下去。”
支教老师李子艺说:“我觉得学生的悟性很高,他们的求知欲给我很大的动力。课堂不仅仅说是一定要按照课本或者是按照固定的教材模式来教给他们,我觉得要因材施教,我也是希望让更多的小朋友们能够知道我们的传统的这些非遗它不是静默在博物馆或静默在民间街头巷尾的手艺当中,它更可以走入我们的生活,我就希望让各地的非遗进行一个艺术的碰撞,不仅说是能够让我的技艺让他们学会,更希望的是能够让他们也能爱上自己当地的非遗。”
本次支教活动由徐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慈善总会、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兴义市教育局联合主办,该公益组织已在全国各地支教十年,老师们以“常规+特色”教学模式,利用其趣味性和科学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学生李常乐说:“我感觉她们很温柔很好,她们教的课程不会叫你死记硬背,她会教你有些方法,很好用,怎样背单词怎样巧记单词。对我以后背单词对课文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支教团队领队许春明说:“我们对这边学校的印象是我们这边的整体教育水平本身也是非常高的,老师对待学生的这种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的关注度,也是超出了我们的这种预期的,我们每次做这个活动的时间大概是10天左右,我们也想在短时间内让山里的孩子也能感受到他们平时不能感受到的东西,我们目的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确实把一些山里面孩子需要的一些东西,我们能送过来让他们去感受一下;然后第二种也是通过媒体的这种传播,让更多人来关注山区教育,来关注志愿者精神。”
据悉,洋坪小学位于则戎镇长冲村,共有66名在校学生,实行“全宿制”,支教老师在支教期间通过特色课堂教学、家访、物品捐赠、文艺汇演等形式,孩子们从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开阔眼界,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
则戎镇洋坪小学校长杨德荣说:“他们来到学校以后,特别是我们学生他们真的是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无论是从他们的心智,从他们学习的方法上,或者是从他们做手工或者是动手的能力上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觉得对孩子们在这方面成长方面学习方面以及在他们的生活方面,都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影响,我觉得非常的好,有了他们这样一个带动引领,我觉得对学生对我们的老师,都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和帮助,让我们的学生德智体美劳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记者:兴义融媒 李亚萍 代仙羚
编辑:张 珊
责编:王 军
编审:张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