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静疗小组赴普定县人民医院,为1岁的女孩妞妞(化名)成功置入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架起生命的桥梁。
妞妞于2023年7月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普定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妞妞的体重只有8公斤,血管细小,穿刺难度大,已经住院1个多月的她,四肢已经很难再找到合适的浅表静脉进行血管穿刺。没有合适的静脉通路,化疗就得不到安全保障。考虑妞妞的病情危重,且化疗时间长,为了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她的主治医生希望为她建立PICC静脉通路。
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其体内端位于上腔静脉内。PICC技术具有并发症少、留置和使用时间长、节省医疗费用、感染风险减少、操作简便、病人舒适等优点优势,是需要进行长期输液治疗患者首选的输液通路建立途径。
小儿静脉穿刺较成人难度大,加上妞妞的血管细小,置管就更是难上加难。为了确保置管安全,普定县人民医院随即致函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邀请该院有关专家团队前往普定为妞妞进行PICC置管。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让妞妞尽快得到诊治,经与普定县人民医院沟通后了解情况后,上海儿童医院中心贵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护士长毕云萍立即带领静疗小组团队赶到普定。
到达普定县人民医院后,静疗小组首先与妞妞的主管医师对妞妞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其次对妞妞的血管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各项化验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静疗小组建议在血管超声引导下为妞妞置入PICC导管,因为B超引导下可直观显示血管状况,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等特点,将极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对妞妞的穿刺置管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静疗小组与普定县人民医院儿科护士团队共同进行,在超声的引导下,历经大约半小时后,置管顺利结束。成功置入的PICC导管可最长置留1年,可以有效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妞妞带来的痛苦。
同时,毕云萍护士长和PICC专科护士张慕还从管路的维护、PICC导管留置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普定县人民医院儿科管床护士进行了现场指导,并与当地儿科医护人员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希望今后加强技术沟通交流,为维护患儿的健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