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三穗鸭具有产蛋多、胆固醇低、富含氨基酸、肉质细嫩等特点,和北京鸭、绍兴鸭、高邮鸭一起被誉为中国地方“四大名鸭”。从今年起,当地提出要全力打造出三穗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出栏的鸭子比去年翻一倍多,养殖的产值要倍增,传统散养也要变为全产业链发展,目前进度如何?
新年刚过,三穗县委书记刘明波就召集鸭产业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三穗鸭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鸭产业推进工作。
看重三穗鸭的品种资源和发展前景,三穗将鸭产业确立为头号发展工程,计划今年鸭出栏量从500万羽增加到1315万羽,翻了一倍多。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鸭苗的稳定供应是关键。三穗县县长杨波逐一来到扩繁场,了解项目增建情况。
三穗禾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茂彬告诉记者:“目前三穗有5个扩繁场,有两个是成熟运营当中,另外三个二期建设项目在跟进。建成后,三穗鸭种鸭的储备量将由原来的5万羽提升到20万羽,一年能提供2000万羽供苗。”
以扩繁为核心任务,全力推动产业规模扩张。今年,三穗提出了全面启动良种繁推提升、产业链条提升等5大行动和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任务书、时间表已经明确,由县委书记任担任召集人的三穗县鸭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应运而生,三穗鸭产业专班也在年后正式挂牌成立。
三穗鸭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杨冬说:“现在是举全县之力来推鸭产业,我们的工作人员也要精准配置,20个人分了5个工作组,比如设置了规模养殖组,加工市场组,品牌宣传等等,各个小组分工合作,针对性更强,更能形成合力。”
“农业不加工,到头一场空。”尽管三穗鸭品质优,60%的白条鸭被餐饮企业采购,但后端的高附加值加工环节却相对薄弱。去年,当地投入1.2亿元建设了三穗鸭融合示范园项目,配套了屠宰车间、冷库、熟食加工厂等设施,引进深圳企业进行掌、翅、脖、肝等休闲食品的深加工。
就在前几天,三穗县还和省农发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混合制公司,将围绕三穗鸭精深加工、市场拓展和品牌打造等开展合作。
省农发集团项目管理中心部长王思霖表示:“农发集团和三穗的合作,第一期的投资是5,000万元,后期还会追加投资。目的就是推动三穗鸭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把这个地方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除了鸭肉鸭蛋,鸭绒也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目前,三穗已经规划了年加工1500吨以上的鸭绒加工厂。
三穗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部部长杨莉莉最近刚收到浙江三星羽绒制品公司反馈回来的设备安装图纸,计划建设750平米的鸭绒钢结构厂房。“目前,土地已经征收完成,准备做平整场地和开始基建。”杨莉莉说。
为了实现产业的集群,鸭绒加工厂的选址也很有讲究。
“水洗加工厂在三穗鸭产业园范围内,距离鸭屠宰点只有两分钟的车程,能大大节约运输成本。后面有一个环保污水处理设施,我们加工厂的选址略高于它,清洗形成的污水就可以自然而然流进我们的污水处理厂。”杨莉莉说。
去年,三穗鸭的综合产值达到14亿元,今年,要力争鸭产业综合产值达19亿元以上,围绕“品种”“品质”“品牌”, 当地正全力打造三穗鸭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让这只致富鸭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接下来我县将积极融入全省全州现代产业发展布局,着力在源头上优品,在养殖上扩规,环节上强链,市场上拓渠,机制上联农,建成三穗鸭鸭绒生产加工车间,到2026年和2027年分别出栏1900万羽以上,3,000万羽以上,稳步实现一年强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目标,推动三穗鸭产业谱写新篇章。”三穗县县长杨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