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连日来,全省各地不断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段时间,在毕节市纳雍县昆寨乡、左鸠戛乡等少数民族村寨,就活跃着一支民歌政策宣传队——“33683民歌组合”。宣传队传承着当地少数民族古老的民歌唱腔,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自编自唱,声情并茂的向群众宣传演唱。
为了让少数民族同胞听得懂、喜欢听、能记住,宣传队除了用汉语演唱外,还用苗族、彝族语言进行演唱,既传承地方古老而有民族底蕴的文化,又把党的声音唱进人们的心中,做到家喻户晓。宣传队主唱、纳雍县昆寨中学教师晏梦景介绍,就连宣传队的名字“33683”也和民族传统密不可分:第一个“33”即每年的彝族三月初三“献山节”,“6”即彝族年的火把节,“8”则指八月十五大团圆,最后一个“3”则代表“三农”,这也是“33683民歌组合”文化特色的内涵。
晏梦景和当地乡亲共唱党的好政策
七年前,爱好唱民歌的晏梦景把有共同爱好和志向的乡亲们组合起来,成立了“33683民歌组合”政策宣传队,成员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人,他们把传统的民族民歌与现在流行文化融合,将严谨的政策精神与高亢婉转的民族唱腔融合,编唱了几百首民歌。晏梦景还给这些民歌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新时代民歌,使之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地域,让党的好声音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目前,纳雍县已经开展民歌宣唱党的二十大精神50余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20万余人次。
晏梦景(右)同队员演唱“新时代民歌”
新思想理论节目《学习时间》邀请全省各行各业百位优秀党员代表,接力诵读中宣部理论局2022年通俗理论读物《百年大党面对面》。
本期专栏推出毕节市纳雍县“33683民歌政策宣传队”主唱、纳雍县昆寨中学教师晏梦景诵读《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中的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宝贵经验 精神财富》:
✔ 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
✔ 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
✔ 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这本书里有13个重大问题的答案——
视频来源:
毕节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蔡林伦 王正阳
纳雍融媒 张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