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叙事宏大,意境深邃,悲壮慷慨,大起大落,大彻大悟,曾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可谓家喻户晓,深受大众喜爱。而该“歌曲”的“歌词”,其实最早并没有收入罗贯中版《三国演义》当中,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显然并不是罗贯中本人的作品。直到罗贯中版《三国演义》传播大约一百五十年后,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才将这首词放在了卷首,作为整部《三国演义》(毛氏命名为《第一才子书》)的“开篇词”。但毛宗岗也不是该词的作者,该词的作者是明代状元词人杨慎。
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其实每句都是“熟语”,但如此组合后,还是很给人以心灵震撼的感觉。在流逝中有永恒,在烟云里淡从容。英雄伟业,人生一梦;渔樵笑谈,秋月春风。
视频截图
毛宗岗以这样的一首词引领“三国故事”,真是让人默叹:“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但追查文献,毛宗岗却仿佛开了个玩笑,他其实是“错误地”拿杨慎“说秦汉”历史的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来“说三分”了。而杨慎写“三分”的其实另有词作,这个“三分”才是三分天下的三国故事。
杨慎“说三分两晋”之开场词《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词云: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斗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杨慎“说三分两晋”之下场词《西江月·豪杰千年往事》词曰: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上述的这三首词其实都出自明代杨慎的《廿一史弹词》。杨慎写有大型历史通俗说唱文学《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传世后易名为《廿一史弹词》。《廿一史弹词》取材于正史,用浅近文言写成,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而既然原名“十段锦”,自然分为十卷,卷一总说、卷二说三代、卷三说秦汉、卷四说三分两晋、卷五说南北史、卷六说五胡乱华、卷七说隋唐二代、第八段说五代史、卷九说宋辽金夏、卷十说元史。对于杨慎来说,这也是从三皇五帝到而今,全书近五十万字,体量也堪比太史公的《史记》了。
而该书的每卷均分别写有提纲挈领、收束总成的开场词与下场词各一首,共有词作二十篇。再把这二十首词从原书中剔取出来,看成一组“咏史词”,则意义尤为重大。以组诗咏史的名家很多,如以西晋左思《咏史》八首为标志性的开创;但以二十首词作的大规模“组词”咏史的,杨慎是仅有的开创性的大家,是名副其实的“组词咏史”第一人。
从词牌上分析,杨慎的这二十首“咏史词”,均为篇幅短小的精悍制作,共有《西江月》十三首,《临江仙》二首,《南乡子》《清平乐》《点绛唇》《定风波》《蝶恋花》各一首。而从词作内容上体察,则慨叹古往今来,万般化尘埃……大致的意趣,其实并不超大家所最熟知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杨慎作为“卷一总说”开场词、下场词的两首《西江月》词曰: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滚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
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这是杨慎作为全书总领的两首词作,也是满篇“熟语”,又如此短小,似乎也并不那么高明。但其实,熟语套话最难驾驭,短小精悍最见功夫。面对上下几千年的沧桑,古往今来的龙争虎斗,席前花影移,万般化尘埃,青山不改,成败是非……总起来说,面对永恒的天地自然,观照个体生命的短暂以及死亡的虚无,所有的惊天动地的英雄伟业与世俗的沾沾自喜的名利追求又什么意义呢?这样的探求,既宏大,又细腻;既慨然,又婉约,杨慎如此这般运用自如的笔触,实则极尽完美。
视频截图
而从文学作品传播的角度探源,毛宗岗肯定读过或听过杨慎的《廿一史弹词》,这才会把杨慎其中的咏史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误用”为《第一才子书》的开篇词。由此可知,杨慎的文名甚盛,在其生活的时代及之后,作品流播甚广,广受喜爱。明代许孚远《杨升庵先生长短句序》即有曰:“新都杨升庵先生名满天下,不佞孚远自为儿童时闻之,则欣欣向慕云。”
那么,杨慎,何许人也?
来源:文史天地
其实,杨慎真的可算是个传奇人物,甚至可视为“哥就是一个传说”。除了妥妥滴神童、正宗的官三代之外,杨慎还有着显著的其他几个让人惊叹的“标签”,比如,内阁首辅(即“首相”)李东阳的门生“小友”,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的殿试状元,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等等。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生于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杨慎著述丰富,可称明人第一。万历年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收订杨慎著作《升庵集》八十一卷,其中文二十一卷,诗二十九卷,经说、诗话、笔记杂著等四十一卷;后人编订杨慎文集另有《遗集》二十六卷,《外集》一百卷。明代万历年间和清代乾隆年间都有刻本。
词史上,似乎并不把杨慎作为名家、大家来看待,但杨慎可称之为“词家”,主要是因为他的词论。杨慎著有《词品》六卷,是明代篇幅最大的一部词话,是研究明代词学史以及中国词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杨慎在《词品》中对词调名的考证、对词作的校勘与辑佚,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对词作中生僻意象的求源考释,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鉴赏词作的意义;其词体起源论、词体风格论以及词体主情说在词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仕途上,杨慎直言劝谏,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因明武宗喜欢到处巡游不理朝政而上书《丁丑封事》,指责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武宗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杨慎无可奈何,只得称病告假,辞官归里。后来,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杨慎因“大礼议”事件,终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三十年,直至去世犹未获赦免。因此,杨慎也有“滇南戍史”以及“金马碧鸡老兵”之自号。明代李贽《焚书·读史》赞誉云:“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然得弟读之,益光彩焕发,流光百世也。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为唐代、宋代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作为状元而遭贬谪至死,杨慎的人生是史上的仅有,却也因贬谪戍守而被景仰者称之为“仙”。在李贽读来,“杨戍仙”杨慎是可以与“李谪仙”李白、“苏坡仙”苏轼比肩而三的伟大人物,皆仙人也!
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杨慎的文名却远远比不上李白和苏轼,特别是对于后世的影响。但杨慎后半生长期游历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在贵州也留下不少作品,如《流寓黔中杂咏》八首、《罗甸曲贵州道中》六首、《关岭曲贵州》四首等等。那么,杨慎在贵州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我们“且听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