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预警快、转移早!从江县时隔96小时再战洪灾,安全转移3.3万余群众

黔东南微报
1751270280

6月29日00时30分,190米的洪峰水位过境从江县,这距离上一轮洪灾仅隔96小时。面对都柳江“96小时两次洪峰过境”考验,该县通过“两段叫应”机制精准预警,党员干部靠前指挥、武警官兵突击抢险、基层群众协同配合,最终实现3.3万余名群众安全转移、零伤亡。

当该县石灰厂水文站监测到洪峰将突破保证线时,从江县防汛体系紧急响应:石灰厂水文站监测到洪峰超警,于6月28日10:00时立即启动防汛Ⅳ级响应,随着水情数据持续攀升,随后4小时内应急响应级别迅速提升至最高级别的Ⅰ级警报。截至6月29日00:30,水位已攀升至190米,洪峰流量达到8600立方米/秒,这是距6月24日以来再次突破警戒水位,停洞、下江等沿江乡镇及县城区再次进入紧急防汛状态,全面投入抗洪抢险工作。

6月28日08时,县防汛会商会议传出紧急警报!“预计我县上游石灰厂水文站今日16时迎来洪峰过境,水位将突破保证线!”随着会商会议结束,全县防汛警报骤然拉响——Ⅳ级应急响应立即启动。

“马颈坳水电站库区持续强降雨,上游来水量激增,洪水预计于今日17时35分左右抵达都柳江从江流域......”值班员欧邦涛迅速叫应洪峰过境的第一站停洞镇。随后各级应急部门‌预警叫应全链条贯通,为危险区群众争取转移时间,停洞镇危险区域1300余名群众在洪峰过境前2小时完成安全转移。

停洞镇组织群众撤离

“Ⅲ级、Ⅱ级、Ⅰ级……”水情监测记录持续攀升,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果断将防洪响应提升至Ⅰ级,县城五大洪区拉响警报提醒紧急撤离,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呜——呜——”急促的防洪警报声响彻县城,各洪区指挥长紧抓对讲机:“请立即执行防洪预案!”十分钟内,社区干部带着撤离路线图敲响了各大洪区的每户群众家门。“所有人注意,请立即按箭头方向有序进行撤离!”丙梅街道俞家湾社区干部李九红手持扩音器喊道。

丙梅街道俞家湾社区组织群众撤离

在下江镇平江渡口,驻村队员曾旭燕带领14人突击队,用上次洪灾总结的“网格化转移法”,在洪峰抵达前40分钟完成最后30户群众安全转移。

与此同时,县城区一号防洪区作为上一轮洪峰冲击的重灾区,见证了一场军民携手的保卫战。“沙袋传递再提速!”东朗镇党员先锋突击队队长杨涛的指令在暴雨中格外清晰。面对持续上涨的洪水,一支由武警官兵、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组成的联合抢险队,经过6小时不停奋战,提前筑起一道道“红色堤坝”,守护上一轮重灾的一号城区防洪区。

一号洪区,干群合力筑堤坝 

“数据就是生命线!”当洪水标记线终于持续回落,二号洪区值守的志愿者们的笔记本上,还留着用红笔圈出的转移名单,皱褶的纸页记录着洪峰抵达前的生死时速。

二号洪区巡堤人员查看水情

水位虽降,战旗未撤!

直至6月29日凌晨3点,县防汛指挥部灯火通明。结束汛情研判会后,县委书记侯美彪立即带领应急、水务等部门负责人对一号洪区堤防开展“回头看”。“虽然水位回落,但土壤饱和度高,必须继续执行24小时巡堤制度,严防退水期垮堤风险。”县委书记侯美彪对着巡堤队员强调道。

县领导到一号洪区查看洪水回落情况

从6月24日首次洪峰过境,到6月28日再战洪峰,这96小时内,从江县经历了两轮超190米洪峰的极限考验。首次应对中,县城区一号防洪区受重创;二次洪峰时,同一区域通过提前筑起“红色堤坝”成功防御。

截至发稿时,全县已安全转移群众33247人。从启动防汛Ⅳ级响应到Ⅰ级警报的紧急升级,再到紧急转移、全力抢险,从江县用“预警—联动—转移”的闭环操作,实现零伤亡。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飞宇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