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贵州高位推动与省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促成12所省外高水平大学帮扶我省9所高校的16个学科,“组团式”帮扶有力有序推进。
贵州大学共有6个学科入选“组团式”帮扶重点学科,其中,机械学科由浙江大学对口帮扶。最近,浙大派出的帮扶专家已经进驻学校开展工作。
浙江大学帮扶团队负责人冯毅雄介绍,浙大与贵大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合作情谊,在结对帮扶24年的基础上,今年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组团式”帮扶。此次,浙江大学首批派出11名专家,涵盖机械学科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三大核心领域。帮扶团队确立了“建团队、提学科、促转化”三大目标,以共建大平台、攻克大项目为突破口,助力贵州大学机械学科提质升级。
浙江大学帮扶团队负责人 冯毅雄
“在学科建设层面,我们将实施‘双负责人制’,通过共建‘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促进浙大专家与贵大师生间的深度融合。在产学研方面,我们会将浙大机械学科的先进经验和贵大的优势,更好地与贵州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相结合,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冯毅雄表示,帮扶团队着力推动浙大、贵大、头部企业三方深度融合。目前,三方合作的“贵州省高端智能装备实验室”已通过答辩进入建设期,“贵州省关键零部件实验室”正筹备答辩,两大平台建成后将直接服务于航天十院、中航重机等制造业龙头企业。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赵津
“浙江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他们的老师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有非常好的研究成果。”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赵津认为,引进浙大专家的智力资源,将进一步助力贵大机械学科更好服务贵州“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同样,依托省外高水平大学“组团式”帮扶契机,贵州理工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目前,上海交通大学的两位专家已担任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和常务副院长,全面统筹帮扶学科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帮扶团队负责人 董杰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董杰长期从事高性能变形轻合金材料和塑性成形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多项重点研发项目。此次“组团式”帮扶,他作为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带领首批4人的团队,聚焦贵州“富矿精开”战略推进产业链耦合。
“依托贵州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以及铝产业、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基础,我们希望在贵州理工学院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团队,并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建设轻合金产业联盟,打通相关产业的痛点和堵点,形成一系列成果。”董杰表示。
贵州理工学院副院长 李少波
“专家团队采取‘蹲点式’帮扶模式,将先进的学术理念、科技创新方法以及工作的机制和模式引入贵州高校,以促进帮扶学科整体能力的提升。”贵州理工学院副院长李少波介绍,学校也在积极提供各项保障支持,努力为外来专家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组团式”帮扶机制落地见效。
实习记者王念琪对本文亦有贡献